中国青年网成都1月8日电(记者 刘洪材 实习生 黄禹博)2019年元旦刚过,四川寒潮肆虐,白雪漫漫,新津县卫计系统对口帮扶团队一行32人,冒着寒流和积雪上路了。小金县的天气预报-8℃—8℃,过惯成都平原温和气候的医护人员,将御寒衣服裹了一层又一层。
新津县卫计局对口帮扶小队。新津县卫计局供图
小金县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古时人迹难通,成都出发需从雅安翻越夹金山,或从卧龙翻越巴朗山。一九三五年夏天,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于此,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八十多年后,成都新津县卫计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派出医务人员,到小金县进行三年对口支援。
路上一角。新津县卫计局供图
车行隧道,是此行海拔路高处,队员们渐渐地稀少了笑语声,高山、缺氧、暗冰和峭壁,与平原风景大异,偶有碎石从山上落下,打在车顶嘭嘭作响。巴朗山隔断卧龙和小金,巴朗山隧道海拔4000余米,进隧道前停车驻脚,遥望四姑娘山万古冰川在太阳下金光闪烁,兜售小金特产的藏族阿妈看到援藏的旗帜,始终要将红景天送红队员,连连说:泡茶喝,不会高原反应,还将高原牦牛肉干送给大家充饥。
当地淳朴的藏族阿妈。新津县卫计局供图
处于景区的四姑娘山卫生院是兴义镇卫生院对口支援的,这里的装修和摆设带着明显的新津县卫生院的风格。唯门口两棵低矮的小松树与新津风格明显不同。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的李院长说,这是他们医院的宝贝树,海拔3200余米的高原,种啥都不容易,兴义镇卫生院高波院长带来的各种绿植都存活不了,只有从山上移植下来的两棵小松,种在黄土裸露的花圃里,算是医院一景了。
四姑娘山卫生院医师在询问当地群众身体状况。新津县卫计局供图
邓志忠是新津县中医院派出的援藏队员,高年资主治医师,是医院普外科的一把刀,在小金县中藏医院对口支援专家门诊坐诊。因为用血困难,小金县没有开展大型手术的条件。邓志忠克服语言障碍和观念差异,积极争取资源,在门诊开展小手术。有位藏族老阿妈让他记忆犹新。阿妈住在山里,几十里的山路往往就要走大半天,她多年来总是脚痛,疼痛难行。邓志忠为她做了门诊手术,切除了鸡眼,让她不再感到熟悉的疼痛。老阿妈非常感激,在邓志忠诊室的窗外,双手合十,久久不愿离去。每当讲起这个故事,邓志忠说不能忘怀的是老阿妈那双沧桑的眼睛。正是这一双双沧桑的眼睛,坚定着援藏队员扎根小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