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路上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2020-02-10 10:24 来源:中国青年网

  2月8日,正月十五,庚子年元宵节。

  疫情牵动着万家,“等一切好起来,再团圆也不迟。”抗疫一线,有太多人选择了“短暂的分离”,他们深知与“疫情”赛跑,须臾不可懈怠。他们奔赴“战场”,默默发光,以坚守的姿态践行更有力量的初心使命,让光明同在,温暖随行,共同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

  不同战线上 夫妻一条心

  2月8日下午,抢修工作群内“嘀嘀嘀”地跳出一连串抢修战况。钱计新一边关注着群内的消息,一边翻看着一沓厚厚的报修记录单。

  早上临走时,还跟家里人“保证”,今天元宵节,一定回来吃团圆饭。看来,又要食言了。

  钱计新,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有限公司硖石供电所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名老队长。他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抛妻弃子”,不分昼夜地在供电所里‘蹲’守,带领着兄弟们“守护”一方光明。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自浙江省启动了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迅速响应、上下动员,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供电保障。

  钱计新所在硖石供电所管辖着海宁市区、郊区的15万用户,人口密集,故障数量也相对多。面对仍然严峻的疫情形势,钱计新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很重,“抢修就是抢时间,我们要做好的就是精准判断和周密安排,尽快复电。”就在2月5日傍晚,一户居户报修,钱计新凭着多年抢修经验和敏感性,迅速找到故障原因,经2个小时持续抢修,小区恢复光明。

  而钱计新的妻子邬雪娟同样坚守在战“疫”一线。作为海宁市人民医院城北分院的检验科医生,邬雪娟刚开年就被抽调在海宁城北的疫情监测点,一天三班倒为过往的行人测体温。元宵这天,还没等钱计新“爽约”电话,自己先去居家隔离户开展志愿服务了,晚上24点交班。“看来,今天元宵见不了面了。”深夜了,终于忙完了,钱计新伸展了一下,抬眼看了下墙上的钟,快10点了,给妻子发了条微信,玩笑之余,两人更多的是互相鼓励打气。

  “你救治生命,我守护光明”,像钱计新、邬雪娟夫妻俩这样一条心共同战“疫”的,并非少数。

  郑磊和她的妻子朱思梦,一个在电力调度台密切关注嘉兴电网运行情况,一个在发热门诊冲锋在防疫第一线。

  春节前夕,郑磊和妻子原本打算回陕西老家,但看着疫情仍有蔓延,身为党员的郑磊毅然决定留下来。战“疫”时期,电力是基础支撑,而郑磊所在的电力调控中心更是嘉兴供电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只能赢!”这为青年党员将嘉兴电网安全运行的责任与千万小家团圆幸福的使命担在肩上。

  

  为了各自的坚守,元宵节这天,小夫妻俩又没能见上面。早上8点半,郑磊值完24小时班回到家中,而此刻的妻子正穿戴好防护装备,开始她的战“疫”24小时。

  

  “你一工作起来就顾不上自己,在医院要保护好自己。”思念最后化作一通视频电话。何曾不想亲自带着汤圆,送到妻子手上?但想着“不值班、不出门”的规定,还是打消了念头,“以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团圆时刻!”

  对姚宝明来说,这个元宵是注定少了一份团圆,多了一份牵挂。他的妻子史媛是嘉兴市第二医院隔离病房的主管护师,自嘉兴有确诊病例后,她就被紧急抽调到护理队伍,由于直接接触病人,已和家人隔离十多天了。

  

  作为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秀洲供电分公司综合室主任,为了给奋战在一线的电力人做好疫情防控后期保障,姚宝明从年前忙到现在。

  

  “我们每天都会报个平安,互相加油,互相鼓励,我相信疫情肯定会过去的,我也很幸运在她那边学到不少防控病菌的办法,能给我们电力员工做好后勤保障。”姚宝明笑着说。

  上阵父子兵 防疫一家情

  “妈,我赶不及回家吃饭了,排查工作还没结束,你和老爸先吃吧,不用等我了……”马一帆不知道的是,在这电话之前,他的母亲李莉还接到了另一通电话:“老婆,我今天在变电站值班保供电,饭就在工区解决了,你们吃吧。元宵快乐!”

  2月8日,这是自诩“留守老人”的李莉收到“元宵礼物”。

  她的丈夫马伟东、儿子马一帆,都是国网平湖市供电公司一线班组的电力工人。“把口罩戴好!注意安全!”疫情期间,对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这是她每天的叮嘱。挂了电话,身着红马甲的马一帆,在嘉兴平湖新埭镇杨庄浜村,继续挨家挨户地走访,嘱咐着各位村民。“父亲是我的榜样,我想与父亲肩并肩一同‘战斗’!”这位“90后”党员这样说道。

  在马一帆的印象中,父亲马伟东很少在家过节,值班保供电是他心头最大的事儿,“像这样的元宵节,一家人多年来很少吃上一次团圆饭。”疫情之下,作为一名有着32年变电工作经验的老师傅,马伟东被调往防控疫情保供电的一线,负责平湖当地15座变电站的运行安全。 元宵当天,正好是连续战“疫”的第10个工作日。而今年不同,马一帆与父亲站在了一起,两代人成了同一“战壕”中的“战友”。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像这样的两代人出动,迎战疫情,总不断涌现。

  蒉晓云是国网海盐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一名有着22年调度经验的老调度员,丈夫黄爱敏是一名公务人员,女儿蒉晓云是一名供电营业厅的窗口服务人员。元宵当天,一家人分散在不同地方,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但都做着同样的事——以自己的坚守,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线。

  “眼下全城戒严,每家每户都隔离在家抗击疫情,一定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想到这些,蒉晓云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开始对全县18座变电站的设备及相应遥测数据进行仔细巡视,并有针对性地做着相应记录。一忙就忘了时间,再次抬头,调度大厅窗外天色已暗,不由地挂念起了自己的女儿和还在小区值守的丈夫,此刻的她才暂时褪去了调控员的外衣,恢复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

  

  “老黄、囡囡,元宵快乐啊~~今天我值班,你们别忘了吃汤圆”。终于,一家人在“云上团圆”了。

  等到疫情过去,一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吃一顿团圆饭。而团聚,对于沈国良和她女儿很不容易,20天来,他们只见了一面。沈国良是国网桐乡市供电公司的一名低压营配岗位工,也是桐乡市高桥街道毛水浜村的村民,还是一名入党39年的老党员。

  这些天,村里为了加强防疫管控,在村口设立了防疫卡点,沈国良是第一批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这一干就没停下来过。而且。专业优势也没落下,充分发挥特长,为村里临时检疫卡点接电,为附近村民排查处理家庭用电故障40多次。

  “无论平时还是疫情特殊时期,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少不了这位大哥。”村支部书记计炳洪对于这位村民们的“贴心人”也是竖起拇指。“自己是老人,理所应当要给年轻一辈带好头。”而沈国良确实做到了,特别是对于他的女儿来说。

  沈国良的女儿沈瑜是嘉兴市中医医院手术室的一名护士,疫情期间,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线。元宵当天,她也仍然一直在岗。仅仅半小时车程,这个年,她只回了一次家。

  “爸,这些天,天冷,你和我们自己当心些,注意保暖!”“我们都知道!你自己要好好的啊!”趁着短暂的休息,沈瑜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眼里有点酸,心里却是暖暖的。

  领命将出征  暂离别为相聚

  “昨天妈妈下班对我说:妈妈12号要去‘前线’了,穿得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一个月不能回家。爸爸也要上班。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我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放心,我会做个乖孩子,你们也要注意安全,早日把病毒打败。’”

  ——这是嘉善县吴镇小学三年级的陈果,2月7日的日记内容。

  这个春节,他的“电工爸爸”一直不着家,他的“护士妈妈”也马上要“离家出走”一个月。但他不害怕,因为在他心里,爸爸妈妈是“战士”,是与病毒抗争的“战士”。

  陈果的父亲陈君是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大云供电所的一名电力工人,年廿九收到上级接电通知后,连续奋战在保电一线。

  母亲李萍是嘉善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因为疫情主动请缨借调至最危险的感染科工作,接下来,将开始一个月的封闭式工作。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陈君和李萍夫妇踏上征程,拼尽全力,毫不畏惧,但捧起儿子元宵前夕写下的这篇日记,还是动容地落泪了。

  

  春节前,陈君一家本来有着非常丰富的新年计划:在家打扫卫生、过年去电影院看电影、带着儿子去长辈家拜年……但不断攀升的疫情数据却让陈君夫妇做了不一样的选择。

  陈君每天奔波于防疫卡点检查用电安全,而李萍则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寒冷的冬日汗流浃背。

  元宵当天,原本要为即将出征的李萍“饯行”,但正好轮到陈君轮值夜班,四点半就要到供电所接班,汤圆自然是吃不上了。但儿子倒也没闹,临走前还给他击了个掌。“这个小调皮鬼,这个春节,好像长大了不少。”与家人之间短暂的离别,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相聚。陈君和李萍夫妻俩也跟儿子约定,等春天到了,再一起执行未启动的“新年计划”。

  疫情之上,人性挺立。萤火微光,汇聚成芒。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让我们隔山、隔水,但众志成城让我们不隔爱。元宵佳节,奋战在一线的他们,手执光明,放弃了小家团聚,而为更多人照亮了回家团圆的路。(陆勇 汪阳 杨佳慧)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1 1 1
  • 1 1 1 1 1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