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陪伴成长,用爱启明”教育关爱实践服务团赴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枫树底社区,进行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在这支实践队伍里,还有浙财大校友——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王君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支教团的队员们用七天的时间鼓励孩子敞开心扉,发出闪烁的光芒。队员们在课程安排上不拘泥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善于寓教于乐,很好地把握学与玩的尺度,让孩子们接触到以兴趣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王君弢一共准备了4节科学课。他为孩子们带来许多科学实验器材,并用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显著的小实验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很多科学理论,如“气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变化的电流产生磁场”等。孩子们对这些小实验充满兴趣,都争先恐后地想要上台自己操作。支教结束后,他把显微镜等实验器材留在了社区,让孩子们自己实验和探索。
王君弢说:“这群孩子既活泼又好学,因此我们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发兴趣。这七天,与其说是支教,不如说是我们大学生与孩子们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的过程。”
浙财大梅文馨带来了一堂“畲族文化”课。课堂一开始,她向孩子们展示多彩的畲族服饰,并向孩子传递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梅文馨说:“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但是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富强的期望是相同的。”她上课深入浅出:“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爱好一样,各个民族之间也只存在差异,不存在好坏和高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习俗。”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支教团还为孩子们带来有趣的航模课、手工课、音乐课、数独课、一笔画课等。七天虽短,队员们却也尽力引导孩子们因兴趣去学习、主动去学习、快乐地学习。
“‘少年强则国强’,通过这七天的课程和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努力学习,学会谦让和分享,成为有担当、有抱负的中华少年。”支教团队长沃思涵总结道。
本报记者 阮飞霞
通讯员 赵蕾 潘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