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小水杉”是如何炼成的

2019-10-21 05: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媒体中心,服务台的志愿者在提供咨询与资料分发服务。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10月18日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这其中,以“小水杉”统一命名的23万志愿者也以最美微笑递出武汉“名片”。

  “小水杉”,取名于中国特有树种水杉,水杉树干笔直,枝叶齐整,象征军人挺拔的身姿;水杉也是武汉市市树,具有耐寒耐温、适应力强的生长特点,体现志愿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隽秀而富有活力的精神。

  23万“小水杉”是如何炼成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将传递出怎样的新风尚?军运会志愿者管理中心主任朱进就此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独家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前期筹备和志愿者培训的总体情况?

  朱进:2018年开始,我们分两个批次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从9.02万人中遴选了不到2.6万名赛会志愿者。他们主要服务于语言、场馆运行、应急处置、竞赛支持等13个大的志愿领域,保障赛事的正常运行和各个参赛国代表团成员能够高效、舒适、便捷地参加比赛和观赛。

  同时,和武汉市文明办联手,招募了21.2万名城市志愿者,他们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家园清洁、秩序维护、语言服务、向导服务等,这些在城市超常规运行时所需要承担的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

  记者:相比一般赛事,军运会上的志愿服务有什么特殊要求?志愿者是如何培训的?

  朱进:我们首先是严把培训关。2019年1月、8月分别完成第一批、第二批共计3.45万名赛会志愿者线上线下12门课程的通用培训,包括军事基本常识、文明礼仪、心理调适、安全防范指引、团队意识、工作纪律等。

  比方说此前无论是奥运会、青奥会还是亚运会,没有谁对志愿者提出要军训。我们是全员开展军事训练,让新时代的孩子们知军爱军拥军强军,多一点阳刚之气。

  其次是人岗匹配,志愿者要去学习和掌握他所服务的项目的特殊性、专业性;岗位实训,通过在岗位上反复演练,清楚掌握对整个场馆的运行流线、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岗位技能。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实战演练。通过军运会各项测试赛,让志愿者来了解整个项目总体运行;参加在武汉举办的马拉松、武网等单项国际赛事服务,体会专业化的指挥、调度、服务要求。

  记者:我们知道,这一次赛会的志愿者主体是95后、00后一代,从培训管理和赛会服务角度来看,这一代志愿者有哪些新特点?

  朱进:总体来讲,这一代青年,他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非常高;他们的权利意识非常强。他愿意付出,但是要付出得明明白白。但是换一个角度,一旦他们理解了,他们的奉献精神更有爆发力。

  这是一代新人。他们吃苦耐劳,也很守纪律,在军运会中展现了负责任的一代青年的形象。

  这里揭秘一个典型细节:开幕式上,6000名国际参赛人员需要从场中心引导到各国相应坐席,其中还包括残障运动员,时间只有熄灯播放宣传片的几分钟时间,对志愿者语言能力、协同能力、引导能力是个极大考验,最终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志愿服务,在赛会期间,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感受到一个强烈的信号——未来中国20年后的模样,你可以从今天20岁的年轻人身上看到,自信、友好、开放、智慧、创新,就是我们今天新时代年轻人特有的气场。

  记者:历经两年的筹备,培训工作有哪些创新,产生了怎样的“武汉经验”?

  朱进:按照国际惯例,大型赛事都是要向同一级别的赛会和本赛会往届赛事学习。但军运会前六届的资料志愿者这一块我们几乎没找到什么可借鉴的。国际军体也是希望中国来探索一套规范的体系,今后就照这个模板来做。

  我们是边摸索边干,实现了国内大型赛会志愿者培训两大首创:

  一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一家具有国际大型赛会培训经验的机构完整承接培训任务,为赛会志愿者提供线下及线上培训。通用培训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规范性高,是严谨、科学、高效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智力支撑与服务保障。

  二是聘请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培训过程及效果予以监督,开国内培训监督的先河。第一批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结束后,我们根据第三方评估结论,对通用培训组织实施工作流程、授课内容和方式等进行了优化,两批次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结论显示,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效果良好。

  本报武汉10月20日电

作者:雷宇 尹素娟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