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华:把手机带进课堂 和学生真诚沟通

2018-05-23 09:53 来源:中国青年网

杨志华:坚守一天就要奋斗一天。视频剪辑:綦智鹏 

  “同学们抓紧用手机扫码,然后坐下来咱们准备上课啦。”随着杨志华的“一声令下”,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扫描黑板PPT上的二维码……很难想像,这样的场景竟是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思政课上。

  杨志华2006年来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在思政课的讲台上已经坚守了12年。80后、90后、00后……12年来,他教过的学生跨越了不同年代,拥有着彼此特征鲜明的印记。杨志华也在不断探索和学生的交流方式,他说:“我要不断地进化,授课方式也要不断地进化。”

杨志华。采访者本人供图

  近年来,杨志华主持多项教改项目,推进基于“雨课堂”(一款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智慧教学工具)的专题教学改革,采用讨论式授课模式,取得不错教学效果,研究生对他的教学评价在97分以上,2016年他还被评为首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传统印象枯燥的思政课,在杨志华的课堂上,变得趣味横生。

  创新形式:把手机带进课堂

  在杨志华的课堂上,你的手机一定要随时准备好。

  上课之前,先扫码,你会进入一个线上的课堂页面,这里会有和课堂同步的教案PPT,你再也不用担心课堂上那些不留神错过的知识点。

一位同学在用手机扫码。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琛 摄

  对老师讲的内容有疑惑,但又不好意思举手?没关系,在杨志华的课堂上,你只需用手机发送一条弹幕,老师看到后就会马上给你解答,高效又精准。

  怎样知道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点理解程度如何?杨志华可以通过手机,给每个同学发送线上试题。大家一起限时交卷,后台很快就会分析出同学们的正误率。通常,杨志华还会给最快答对的同学发线上红包做奖励。而对于那些完成度较差的同学,杨志华会细心标记下来,重点关注并课后辅导。

一位同学向记者展示“雨课堂”的界面。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琛 摄

  杨志华告诉记者,基于“雨课堂”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已经施行了三个学期,效果非常好。“之前上课学生把手机当成游戏机,如今手机变成了师生互动沟通的桥梁。轻松化解课堂‘低头族’难题的同时,依据大数据分析,老师还能更直观地掌握学生状态,让教学更高效。”

  网络上偶尔会出现“XX代是垮掉的一代”这样的说辞,杨志华对此并不认同,他说,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属于自己的年代印记。“我觉得现在的学生视野非常开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很充分。我们要把思政课讲到他们心里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跟上他们的生活学习新节奏,对接他们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进化,如果还是5年前、10年前那套教学模式,肯定是不行的。”

  碰撞思想:让老师成为“配角”

  课堂形式千变万化,但要让思政课的精髓融入学生心里,需要的还是内容。杨志华说:“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感悟,结合实际去思考,引导他们了解思政课真正的现实意义,而不是只为了期末考个不错的成绩。”

  在杨志华的课堂上,他自己倒像一位学生。

  杨志华经常会邀请同学走上讲台做读书分享、学习分享。把课堂变成讨论室,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内容,自主做演讲分享PPT,杨志华则站在一边帮学生放PPT、时不时地递上粉笔、黑板擦,还认真地做笔记。

学生在做分享,杨志华在一旁认真做笔记。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琛 摄

  “这么多年教学,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马克思主义真是博大精深。”杨志华说,“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我其实也在不断学习。青年人的思想有时候很有独到之处,就像一个思想的百花园,这里面有中肯的、有前卫的、也会有偏激的……但就是要各种思想的碰撞,马克思主义才会有新的活力,拥有崭新的生命。”

  为了和学生在课外更多地交流。杨志华建了很多微信群,大班群、实践小组群、学习委员群、阅读分享群……“我一直把群里的交流也当成工作。现在学生课后时间基本就在手机上,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或者懒散些,主动到办公室来找老师可能有点困难,那我们就去找他们。大家都在群里,平等沟通。”杨志华说,“欣慰的是,到后来,不仅群里讨论氛围很好,还有学生主动来加我的私人微信,和我探讨更深入的一些问题。”

  沟通成长:和学生分享人生

  “快下课了,我们看一个短视频。”在一节讲矛盾论的课尾,杨志华打开一个视频链接,视频用几分钟的时间显示一位女性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随着视频中女性脸部皮肤越来越松弛,班级里开始变得鸦雀无声……

  杨志华最后对大家说:“大家可能意识不到,人生很短暂。我们不要老抱怨,要多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

  和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这成为杨志华课堂的压轴大餐。他说:“我会把最近有感触的句子、书、视频放到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我希望把一些抽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讲给学生,就是和同学们做朋友,青年人都有自己的困惑,我毕竟比他们年长一些,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教训。”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杨志华说,“我脚下的讲台不大,但是坚守一天就要奋斗一天,坚守一天就要多培养一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