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眼中的父亲:奋斗在一线的乡村防疫工作者

2020-03-05 11:42 来源:中国青年网

  “已经连续9天0增加了,坚持就是胜利。希望就在前面。”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的贾桂军这样在朋友圈写道。

  贾桂军在205省道对拉送物资的过往车辆进行检查。贾淞霖 提供

  湖北黄冈205省道是贾桂军的“战场”,疫情暴发以来,他已经坚守在这里33天了。他的儿子贾淞霖是武汉学院法学院学生,现在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大同镇的一名乡村防疫志愿者。

  面对一周只能回家一次的父亲。贾淞霖记录下了父亲坚守在一线的战疫故事:

  “明天镇上通知大家都要去设卡执勤,事情很严重。而且,还有几个犯人在社区进行矫正,我需要打电话确认一下。” 

  “去吧,自己注意些,把儿子买的口罩多拿一个。”

  这是大年初五晚上,我父母的一段对话。

  父亲是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父亲所在的基层司法所一共只有三人,每人分工不同,一个负责社区矫正、一个负责法律援助,还有一个是新人,对工作还不熟悉。

  1月25日,蕲春县宣布全县“封闭”,镇上的防疫指挥部就开始行动,因为乡镇处于鄂皖边界,存在人员扩散至外省的风险。镇上的指挥部将省道、县道、乡道以及村里的小路都安排了专人值守。

  由于镇上的专职人员并不充沛,各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全部投入了值班序列,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宣布“封县”后的每一天,父亲总会骑着已经摔掉后视镜的钱江摩托车,前往离家5公里的檀林镇,负责205省道的值守。空空的乡镇街道上,他成了别人眼中的“逆行者”。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工作状态的改变,其实是先从接电话的频率开始的。疫情一发生,他不是被电话吵醒,就是一起床便开始拨打电话。

  “你好,由于新冠肺炎防疫需求,要确定你本人的一些情况,你现在哪里?有没有出村?有没有接触外来人员?最近有没有感觉到不适应?如果身体感觉到不适应,一定要向我汇报!另外,记得定时定点在微信群里报道!”
  除了205省道,父亲自己还要负责管理分布在大别山南麓的各个村湾角落的17位社区服刑人员。

  由于距离远,人员分散,他只能通过电话的方式,掌握这些服刑对象近期的行动轨迹,每天询问服刑人员的身体情况、记录体温,并督促有异常的人员进行自我隔离。

  贾桂军和其他两名同事一起吃工作餐。贾淞霖 提供

  面对此次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父亲的工作显得格外繁重。

  2月17日,蕲春县下发了最严禁令--“新冠肺炎防疫指挥部5号令”,要求实行“三级户长”制度,坚持户户查、人人查、天天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断一天”。

  最近,父亲一周只能回家一次。

  昨天,他刚刚回来,又连续工作了六天,我看到他的第一眼,除了一脸憔悴,最醒目的就是满裤脚的泥巴,没顾上说两句话,他就一头扎进洗澡间。

  一顿饭只吃一碗是他多年的习惯,昨天,我记得,他额外多添一碗。

  “目前镇上党员都要下沉到村里,回来得时间少,你就好好在家照顾你妈,多学习。不用担心!”这是午饭时,他唯一说的一句话,可能是太累了,一向喜欢在吃饭时与我谈心的他,话出奇得少。

  今天一早,他就又骑着摩托车奔赴属于他的“战场”,除了摩托车沉闷的发动机声,就是村里大喇叭撕心裂肺的“喊声”,“为了他人的健康,不要出门,不要串门,做好防护措施。” 

  看着他不断远行的身影,耳边逐渐消失不见的发动机轰鸣声,突然想起,昨晚父亲对我说,“等新冠肺炎结束,一定要好好地休息一下”。(贾淞霖,武汉学院法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