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用“战疫”活教材打造思政金课

2022-04-09 20:49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昌4月9日电自学校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闭以来,华东交通大学教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推动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从身边的故事切入,以专业的视角剖析,多措并举、身体力行为学生呈现出精彩的抗疫思政课、线上课、实践课,充分运用全民抗疫这本“活”教材打造一堂堂思政金课。

  深挖育人元素,上好抗疫思政课

  疫情防控一线的亲眼所见、亲身实践,是思政课最好的“活教材”。在华东交通大学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个个关乎人生追求、价值选择、理想信念、青春能量的故事陆续上演着:医护人员防护服被汗水浸湿仍坚守岗位、退役大学生士兵有召必回、志愿者凌晨四点为师生服务、后勤工作者保障三餐供应……

  该校易修政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上线上课。许笑阳 摄

  该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将抗疫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守好课程思政一段渠。“一看到群里征集志愿者的通知,我立即报名,随时准备上岗,这是我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该校经管学院学生陈青英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志愿者经历。自学校实行封闭管理以来,她参与了四轮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工作,“只有自己成为‘大白’,才能真正理解‘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句话的深刻意义。”陈青英所在的班级中,共有9名同学担任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贡献青春力量。

  艺术学院彭芳老师教唱《南昌是我,南昌是你》等抗疫公益作品,引导广大学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点燃学生战疫信心;通过声乐演唱的形式,将抗疫歌曲作品通过线上形式进行传播,以这种方式减轻焦虑,用歌声把爱传递下去。“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信心十足,坚信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该校艺术学院研究生张翠玲说道。

  创新育人方法,上好抗疫线上课

  在战“疫”大课堂上,如何让书本鲜活,让“云端”思政课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理论思考是该校思政课教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为保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质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该校张静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做好开课准备,在教学中逐步总结出“1+1+1”教学模式。即“1”教师定时授课指导,按照课表安排在线上平台进行签到和教学,通过不定期发布习题、讨论、直播课随机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按时上课、及时提交作业的习惯,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发布教学补充视频和学习纲要,帮助学生课后及时消化线上学习内容;“1”师生一对一线上沟通,通过QQ、钉钉等多种途径,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情况进行反馈和针对性指导,对因故缺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确保线上教学“一个不少,一个不掉队”。

  不仅是育人途径的多重探索,如何通过时事热点联系课堂重难点也是教师们的关切所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该校杨霞飞老师则以如何认识理解时代热点问题为导入,从专业的视角解疑释惑,用科学和理性说服人,从而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以“学习+讨论+答疑”的综合形式为手段,保障线上教学效果;以“线上测验+线下实践”为载体,强化学生线上学习成效;以“线上调研+线上直播”为依托,实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一体化方案。

  线上教学依然坚持每节课落实“上课礼”的李曦老师表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保持对课堂的敬意,老师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虽然上课方式改变,但是核心内容不会改变,疫情终将会过去,学习生活却仍然要继续。

  树立育人榜样,上好抗疫实践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集结号的又一次吹响,该校教职工们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校内外联动,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在靠前服务中主动担当,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

  作为“火车头”党员育人先锋岗责任人,该校青年教师易修政不仅每堂课都会提前找到设施完备的教室为学生直播上课,确保课堂质量,还及时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教学,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是在哺乳期也义无反顾加入学校教工志愿者服务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党员疫情防控突击队,助力核酸检测、防疫物资发放等工作,为校园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校园之外,居家隔离的刘文星老师也积极主动报名参加南昌市西湖区十字街道建设西路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当被问及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的初衷时,他表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关键在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和中共党员,理所应当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华东交通大学教师“疫”马当先,或在校内,或在社区,用实践诠释了师者本色,为学生们树立起一个个育人榜样,给学生带来一场场思想上的洗礼。(许笑阳 刘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