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村教育 无悔扎根龙江

2022-07-16 13: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盛夏,沿着总长2981.26公里的边境线行走在祖国的东北边疆,从北极漠河到东极抚远,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东端都在黑龙江省境内。在这里,青山绿水与冰天雪地相映成趣,黑色沃土与大江大河交相辉映,沿边界线的18个县(市、区)风物宜人,生机勃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我省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补齐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抵边一线村屯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有这样一群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去最边远的地区,用脚步丈量大地;到最艰苦的基层,用实践锤炼意志。他们多年付出,把遍布10个省份的220所乡村学校的足迹写作无悔青春的生动注脚。

  走近乡村学校 走进孩子内心 

  来到伊春市嘉荫县的向阳乡中心校,在这里就读的41名学生的父母大部分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孩子就是他们在外拼搏的全部动力。黑龙江大学第二届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成员周楠秉持着改变山区孩子命运的信念,在这里开展了英语教学工作。

  黑龙江大学第二届助力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成员周楠正在伊春市嘉荫县的向阳乡中心校支教 

  周楠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了这样一位名叫小沫(化名)的小女孩,她性格孤僻,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完成作业,课间其他同学都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她总是自己默默地站在一边,脸上缺少着孩童应有的欢笑。志愿者周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调查”了一下她的情况。原来小沫的父母离异多年,均在外打工,很少看管孩子学习,小沫一直由奶奶抚养,靠采药为生,家徒四壁,生活艰苦。

  周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在上课前精心备课,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教学环节。让小沫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合作进步,小沫渐渐地与其他同学相处融洽;为了提高乡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周楠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每个周末开展留守儿童义务英语课,小沫的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

  “小沫,这是你奶奶让我拿给你的。”周楠告诉记者,有一次学校举行合唱活动,要求学生们统一穿小白护士鞋,她发现小沫在排练的时候始终没有穿,于是就“偷偷”为小沫买了一双。

  第二天小沫知道真相后来到了周楠的办公室,手里拿着几块糖羞涩地对她说:“老师,谢谢你,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的期望。”渐渐地,周楠发现小沫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整个人也开朗了许多。

  孩子们在课下与志愿者们“打成一片” 

  转眼接近支教尾声,小沫得知老师要走的消息后默默哭了很久,一向内向的她抱住了周楠说:“老师,你知道吗?你和我妈妈的气质很像,我看到你就会想起我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走?我舍不得你。”周楠告诉记者,她十分舍不得学生们,小沫还送给她一个有些旧了的礼品盒,里面是一条手绳,这是小沫妈妈送给小沫的,也是小沫认为最珍贵的礼物。

  “很多时候孩子没机会或者不太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但会乐意和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分享自己的心事。”上一届黑龙江大学助力兴边富民计划支教团成员赵梓旭以“过来人”的身份向记者介绍,在沟通与陪伴中,志愿者们会努力把乡村学校老师和孩子的家长联系在一起,及时为乡村留守儿童送去关怀和疏导。“我们志愿者会和家长长期保持联系,定时提醒家长多关心孩子,常给家长打电话,也会把孩子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赵梓旭说,除了日常的书信往来,团队志愿者还会在寒暑假前往各地支教。

  点亮知识微光 科技守护梦想 

  为了给孩子们播下一颗科技的种子,通过前期的策划、备课,同江市临江镇中心校的“点亮知识微光·科技守护梦想”智能机器人课堂前不久正式开课了。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人形机器人在孩子们的操控中翩翩起舞,它们有节奏地挥手、抬脚、下蹲、翻转手臂,动作诙谐幽默,引得学生们热烈鼓掌。

  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的原理与构造,展示制作完成的机器人作品……讲台上,是宋维彬详细讲解的身影,讲台下,是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机器人强大的功能与独特的魅力,他们欣赏着“小红”跳舞,与“小蜘蛛”做游戏,操控WIFI履带车躲避障碍物,亲手体验着组装机器人的快乐,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

  “原来机器人也能跳舞!”同学们纷纷感到很惊讶。下课后有个同学飞快地过来说:“老师,我第一次见到机器人,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以后能亲手制造机器人。”孩子说的话让宋维彬感到莫名感动,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田里悄然生根发芽。

  除了今年的线下“兴趣课堂”,第一届黑龙江大学助力兴边富民计划支教团团长齐悦涵告诉记者,去年疫情期间,团队从5个维度设计了38个课程门类的网络原创课程,形成了涵盖少儿编程、美术、演讲等内容的优质资源课程库。“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挖掘他们的兴趣所在。”齐悦涵说,这些课程不仅针对小学生,还有一部分是结合具体课程对当地乡村教师的专题培训、微课课件等资源。

  手拉手心贴心 育人也在育己 

  曾有人问“你们团队成员折腾到那么远的地方,光路费就一大笔钱了,把这笔钱直接打给学校不是更方便?”但志愿者们觉得,比起直接进行物质支援,陪伴和沟通对这些孩子更加重要。

  “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点亮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同时也在真实感受着乡村、基层的模样,认识到现有的教育资源是多么珍贵。”第二届黑龙江大学助力兴边富民计划支教团团长苏航说,这是一个在育人的同时也在不断育己的过程。“我们的志愿者中22人推免研究生。这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谛吧。”苏航说。

  两年,黑龙江省边境线上的19所乡村学校,2264位儿童受益。

  参与乡村儿童陪伴与帮助的志愿者从最初的5人扩展到5672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王丹阳,“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赵梓旭……一位位优秀志愿者不断涌现。很多志愿者大学毕业后选择再次回到乡村小学工作或者开展半年到一年的支教,再回到学校读研。

  记者:蒋平;见习编辑:夏烨;审核:王雪梅;统筹:杨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