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的双创教育之变

2022-10-13 09:46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每年设立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个以上,组织各类学科竞赛100余个;2015年至今获得发明专利108项;连通校内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组建300余支创业团队,创办52家企业……

  

  近几年,黑龙江大学以“双创”为引领,整合教学、科研、学科、招生就业、资产等优质资源,全面推动“专创融合”“课赛一体化”“研究生双创教育”三大重点任务,从机制、生态、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新时代素质教育新路径。

  从亦步亦趋、单打独斗的1.0版,到融入、引领学校育才之变的2.0版,“双创”正逐渐改变这所综合性大学的育人生态。

  构架之变

  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测绘路有一座临街的四层教学楼,乍看上去并不起眼,然而,这座外表“低调”的建筑中却另有一番天地。这里是黑龙江大学的创业教育学院,一批批白手起家、敢闯敢试的青年创业者再次聚集,许多举足轻重的业界大咖在这里分享他们创业的得与失。

  “早在1999年,黑龙江大学就开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0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9所试点单位,在全国率先提出‘面向全体、基于专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理念。”该校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孙连刚向记者介绍,这一理念为当时教育部推动双创教育的文件提供了基本依据。

  近十年来,该校“双创”经历了数次升级。探索之初,也面临着观念之困、供给之困、评价之困等诸多难题。

  孙连刚记得,2006年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之初,学校就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展过多次大讨论。最终确立了“教育本位、注重实践、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培养目标,依托创业园区,针对初创企业(团队)无经验、无场所、无资金的困难,推出免费实战课程和导师计划,设立天使基金和战略基金,还为初创企业提供公益孵化器,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帮助企业找到项目和产业的对接口。

  

  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孙连刚

  在该校党委书记王永清看来,作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双创”必须有新的定位,它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的领跑者、高等教育新形态的演进者、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秉持这样的理念,该校将“双创”教育提到新高度,深度融入治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学校不仅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还在校园腾出办公场地建设“师生创客社区”,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分享自己的小创意。学校还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媒介,打通校内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校外100余个实践基地,成功组建300余支创业团队,孵化企业52家,金泰科技、恒迅软件研究院、绿柳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

  

  该校创作团队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2春季荣获全场大奖

  

  该校承办第十三届工商银行“挑战杯”黑龙江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暨首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决赛

  破壁之举

  “能把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产品,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该校电子工程学院李欣怡与科研的结缘始于2021年学校组织的科创训练营。在《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堂上,从小就喜欢钻研的她被创新创业案例深深震撼。在导师刘勇的指导下,从组建团队、市场调研、投入制造、仿真模拟到研发,李欣怡和团队只利用七天时间,就成功推出一款利用声光电物理杀虫的虫情监测产品。

  成本低、性价比高,李欣怡自主研发的产品迅速成为圈内“爆款”,兴奋不已的她头一次尝到了科研创新带来的“甜蜜”。

  “有想法、善实践、能探索,在电子科技领域极富创新创造热情。”提起学生,刘勇很是肯定。“让创新项目真正落地,是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命题。”如刘勇所说,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和地方政府、企业加强合作对接,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黑龙江大学探索出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多年来,学校努力破解学科专业间壁垒,面向全体学生自主建设17门在线开放课程,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指导服务,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免费的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经费支持、补贴发放等全链条创业服务,每年平均设立大学生“国创计划”省级项目200余个,引导教师开放课题、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将学生的创意变成产品、形成商业模式。

  

  

  2022年1月黑龙江大学科技文化创业园被认定为黑龙江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2015年以来,该校建设的《创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多项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类国家“一流课程”,2万余人次参与项目训练,获得专利108项,先后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育才之进

  在黑龙江大学校园采访,记者有两个想不到:一是一家服务于80多家客户、对接年薪50万以上和高端技术人才的猎头公司竟然开办在校园内;二是在这所校园内,不少小“老板”竟然是该校朝气蓬勃的在校生。

  走进黑龙江省嘉部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素雅的办公区域内忙碌的身影中,分不清谁是商户,谁是在校大学生。该公司“老板”李博,正带领四五名学弟学妹在线上和用户交流互动,一会儿工夫就做成了5单生意。

  

  黑龙江省嘉部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这个诞生于大学校园里的猎头公司,在完成校企合作的身份转变后,已将自己打造成大学生实习基地,成功帮助多位龙江学子拿到国内知名企业OFFER,且公司内五成以上的员工都是该校的在校大学生。

  “虽然创业园诞生在学校的众创空间,但是从创业教育、创业者交流、项目孵化、天使投资到企业孵化等全链条的服务,一样都不少。”李博说,“我的公司就是在母校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因为自己淋过雨,就想为更多人撑起一把伞。”

  为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学校要求每堂创新创业课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引导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边行动、边学习、边反思,大力推动思创融合教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实现了一体化培养,唤醒了他们争做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凭着一股能打敢拼的精气神,在全国志愿服务公益创业比赛中,今年25岁的该校毕业生赵梓旭,带领团队创建的“远航鲸”关爱乡村儿童公益项目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省赛金奖、国赛铜奖。

  

  “远航鲸”关爱乡村儿童公益项目团队

  依托于黑龙江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健康发展基金会,赵梓旭拓宽商业维度,成功将“4+2+1”乡村支教模式发展成公益事业并扶持壮大,给留守儿童点燃一盏“心灯”。

  今天,“远航鲸”关爱乡村儿童公益项目并没有因大赛的落幕而止步,5年光景,项目志愿者已从5人发展到5672人,项目团队足迹遍布10个省份208所乡村学校,助力教育资源共享,为乡村儿童青少年送去关爱和温暖。

  

  志愿者走进乡村和校园

  以创新创业项目推动乡村振兴,成为黑龙江大学“思创融合”教育实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黑龙江大学依托创业教育学院,结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组建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带领学生走进乡村和校园,在公益服务活动中增长智慧才干。

  “这里既是梦想起飞的地方,也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课堂,我愿用我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关注公益事业、加入‘双创’大潮。”赵梓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