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双向奔赴

2024-11-05 15:52 来源:中国青年网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会暨大学生青创报国汇报会。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国青年网讯(记者 张亚云) 今年是陕西师范大学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师路鹏飞第二次带队参加“挑战杯”竞赛。2018年,还在读大二的路鹏飞便加入了课题组,围绕秦巴山区如何种好茶展开研究。伴随着“三农”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也转向了“如何实现茶叶的高值化利用”。 

  此次参赛的项目负责人段新婷是课题组的“第三代”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该研究已经成为一场接力赛,前辈的“托举”让项目从实验室走到了田间地头,后辈的续力,让当地的百姓实现了从“有钱赚”到“赚得更多”。 

  陕西师范大学“硒抹如金——定义中国高品质富硒抹茶的破局者”项目团队。参赛选手供图 

  不止路鹏飞课题组,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决赛舞台上,来自全国高校的1947个项目团队凝聚着同一共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青年学生成长应回应时代发展所需,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 青年学生“自找苦吃”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届竞赛中,来自全国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433个青年学生团队,发扬“自找苦吃”精神,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充分运用专业所学,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提供着不同解法。 

  灵动可爱的渔小临IP形象,用青花瓷片装饰的院落,将拖拉机和瓷片结合做成艺术装置、在室内改造古瓷片展……景德镇陶瓷大学盛君团队将评委们的思绪带到了1200公里外的诗画田园。 

  在一次返乡调研实践中,安徽省渔临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句“我们村知名度不高,所以农产品存在滞销问题”使盛君产生了“做点什么”的想法。此后的半年时间里,盛君涉足40多个村庄,他发现,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于是,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特色为牵引,盛君和团队探索出了“以陶瓷为媒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和美乡村建设模式。“坚持一村一品策略,通过品牌赋能、文化赋能和服务赋能三大路径,乡土文化与瓷器艺术的珠联璧合,让乡村的多彩魅力被更多人‘看见’。”盛君如是诠释团队的初衷。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润乡村——艺术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团队。参赛选手供图 

  来自南通职业大学的“天宫画师”们,画出了乡村土特产新的生命力。团队负责人邓梓雅介绍,最初团队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较为常见的创意墙绘和IP形象打造上。但很快他们发现了这一路径的弊端:效果不持久且受线下渠道制约。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落脚点则在于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找准路子,在产业融合下功夫。 

  以此为指引,邓梓雅团队充分结合土特产特点,做好创意IP设计,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直播电商嵌入乡村数字画卷平台,让农户直接对接消费者,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与此同时,进行优质内容的垂直输出,形成长效效应,切实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南通职业大学“天宫画师:画活乡村‘土特产’,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陕’耀画卷项目团队”。参赛选手供图 

  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青年团队攻坚核心技术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决赛项目中,众多高科技项目成果,无不凸显“将科学技术根植于社会发展需求土壤”的理念。 

  以马超凡为代表的“得力‘焊’将——助力陕西钢铁产业的激光大电流复合焊接引领者”项目团队主力成员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在实习中他们发现,一些船企、钢厂焊接加工方法老套、设备落后、效率低下,焊接技术和设备亟待更新。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难匹配实际的生产应用。依托学校焊接专业特色,该团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走访、试验、匹配、调整…… 

  2023年12月,陕西省首条百万吨优质中厚板材生产线在汉中正式投产。马超凡团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信息,从江苏深入陕西,探究当地钢铁厂在焊接中存在的特有问题,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技术与设备,攻关了将小功率激光与大电流电弧耦合、可承载大电流的缆式焊丝、焊接全过程跟踪监测系统三大核心技术,研制出激光大电流复合焊接新型技术与装备,成功帮助解决陕西钢铁产业链深加工中的焊接难题。“我们的产品已在多家钢厂和船企完成应用验证,可以使企业成本节约近一半,效率提升近三分之一。”马超凡说道。 

  江苏科技大学“得力‘焊’将——助力陕西钢铁产业的激光大电流复合焊接引领者”项目团队。参赛选手供图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矢志不渝的追求。如今的这条路上,青年人才正在挑大梁、当主角。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智航——比肩国际第一梯队的大飞机飞行决策系统”项目斩获竞赛金奖。“我们的项目聚焦支持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管理系统,致力于解决国产大飞机‘卡脖子’问题,为国产大飞机飞行管理系统提供国内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杜鑫阳介绍。 

  2017年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航空报国的理想在一群工大青年心里生了根。而这条路,注定走得艰难且漫长。支持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管理系统被欧美国家长期垄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突破“卡脖子”危机,实现大飞机飞行管理系统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得益于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彼时还是大二学生的项目技术负责人翟少博加入了“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此后一路硕博,开始了长达8年的技术积淀。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导师“做难事必有所得”与“翟师兄”“凡事都要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感召着一届又一届学子加入这一团队。目前,该团队部分核心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产民机飞行管理系统研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智航——比肩国际第一梯队的大飞机飞行决策系统”项目斩获竞赛金奖。参赛选手供图 

  同样斩获金奖的还有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亚洲新材——Cu基微纳米粉体新材料制备及其增材制造技术领跑者”项目,该研究打破了Cu基微纳米粉体新材料的国际垄断,使国内市场也可以使用到耐高温性更好,稳定性能更高的材料;西安交通大学“云孪科技——大规模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行业领跑者”项目团队搭建了业内首个电池机-电-热耦合的数字孪生快速检测模型,填补了国内退役电池快速检测领域的空白……在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阵地中,蓬勃的青春力量接续涌现。 

  打通“赛场”与“市场” 科创青春力量生生不息 

  新时代深远辽阔,但梦想触手可及。从“赛场”到“市场”,“挑战杯”竞赛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 

  本届竞赛立足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域特点,围绕陕西“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工作需要,组织科技经纪人和投资经纪人进行梳理评估和跟进对接,同时在比赛期间举办青创训练营。 

  训练营中,经验丰富的科技经纪人团队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的具体情况,通过观察学员们的互动实践,判断项目及团队负责人的未来发展潜力,为项目提供个性化的孵化赋能服务,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11月2日,为期三天的“秦创原·青年创新领航计划暨青创训练营”圆满结营,并在西安交通大学成功举办项目落地签约对接会。洽谈结束后,114个优质科创项目与产业、金融、服务等资源方完成签约,后期将持续获得来自秦创原发展公司及其资源体系提供的全方位科创服务。 

  签约仪式现场。活动主办方供图 

  “这次训练营是对我们创业的一场启蒙。”全过程的实战演练让马超凡深受震撼,“训练营中,老师分享了很多创业的细节,使我们对于作品和产品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路鹏飞表示:“如果说第一次参赛是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这一次则为我们打通了从赛场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商业化的孵化,资金上的扶持,生产线的建设,都将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与秦创原达成合作意向,让盛君团队有了新的发展目标,“最近调研我们发现陕西陶瓷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希望未来能与陕西省合作,以瓷为媒,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和美乡村。” 

  训练营中,参赛选手进行模拟沙盘体验及成果展示。活动主办方供图 

  依托本次大赛及秦创原搭建的平台,杜鑫阳项目团队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且后续将获得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扶持。以此为基础,他们又有了新的创业构想。 

  去年低空经济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空域会呈现出高密度、大流量、小间隔的运行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所研发的支持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管理技术将不只能服务于国产大飞机,也能在未来低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杜鑫阳说。 

  金秋“丰”景独好。2024年全国2700余所高校的300余万青年学生怀揣创业梦想与报国热忱投身竞赛,竞赛也以政策、资源、平台、启迪、荣誉等予以回应。伴随着竞赛帷幕的落下,带着独属于“挑战杯”的沉淀、情怀和勇气,他们向更大舞台发起的挑战正在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