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在河南郑州开幕 共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4-12-16 21:0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讯  12月15日,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开拓可持续和理想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鄂竟平,国际生态高峰理事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终身教授李百炼院士,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共同主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河南省副省长孙运锋,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申季维,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尹洪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笃波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全球繁荣研究所罗伯特·科斯坦扎院士主持。国际生态高峰理事会主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终身教授B.Larry Li,国际生态峰会主席、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河南省副省长孙运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鄂竟平先后致辞。 

  以峰会为平台,专家学者密切互动交流、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鄂竟平致辞说:“面对当前全球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一是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对话和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构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新格局;二是围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生态文明领域产学研合作、平台共享和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之力守护地球共同美好家园。”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主要汇水区、黄河流域沿线主要省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孙运锋致辞说,近年来,河南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形成了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了高质量发展。 

     

  图为刘俊国致辞。华青  摄 

  刘俊国致辞说:“本届国际生态峰会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高度契合,致力于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黄河流域唯一的水利特色本科高校,始终坚守治水兴国的初心与使命,围绕水安全、渐进式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 

  李百炼回顾了28年来国际生态峰会的举办过程,强调了此次峰会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全球面临很多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而生态学可以用来作为应对当今全球紧迫挑战的重要工具,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生态是我们发展和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必不可少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开幕式后,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斯图尔特·皮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欧洲环境署原署长、联合国环境署首席科学家杰奎琳·麦克莱德,在主会场分别作了题为《“30%生态保护目标”的适应性评估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实际效能》《真实价值核算:农业食品系统自然正向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的两场精彩的特邀大会报告。        

  斯图尔特·皮姆从“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我们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吗?”“我们怎么能做得更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公约的修复目标。杰奎琳·麦克莱德对自然资产的计算作了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提出结合社会价值,让自然资产从道德转向市场的自然资产哲学,将利益、权力、相关人群、区域和地球联系起来。特邀大会报告阶段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艾达·库比谢夫斯基主持。 

  本届峰会,峰会为期五天,开设有5个主会场和100个分会场,设有100场特邀大会报告、分会(专题)报告和学术墙报,Nature、Ecological Complexity、Ecological Indicators、Geography and Suatainablity等30多家顶级期刊主编及编辑参会。 

  据悉,国际生态峰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全球生态学界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国际生态学盛会之一。本届峰会,由国际生态峰会理事会主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爱思唯尔承办,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北京生态修复学会等多家支持单位联合举办。 

  此届峰会,是继2007年在北京举办后,第二次在我国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