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社会实践系列活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大思政社会实践情景剧展演在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逸夫报告厅上演,大学生们将社会实践的见闻搬上舞台,用沉浸式表演带来了一场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视听盛宴。
近年来,西安邮电大学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持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果。社会实践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此次展演中,八支优秀实践团队脱颖而出。他们以亲身经历的社会实践为蓝本,借助新颖的创意构思和鲜活的舞台表现,将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情景剧中,用细腻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将一段段社会实践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情景演绎。西安邮电大学供图
团队成员共同回忆难忘的瞬间。西安邮电大学供图
情景剧《最后一公里》由该校党委统战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指导的暑期实践团队精心编排。他们曾奔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和林芝市,通过参观走访、文化交流、推普宣传和理论宣讲等形式,在当地社区、学校、邮局和博物馆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拉萨邮区中心调研时,团队听闻墨脱县一名邮递员为按时送达重要机密文件,不顾恶劣天气坚守岗位,最终不幸遭遇泥石流牺牲的事迹,深受感触。在《最后一公里》中,表演者生动展现了西藏一家三代邮政人不惧艰难、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
前往新疆塔里木大学进行暑期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团队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事业”为背景,拍摄了讲述三代戍边人故事的思政微电影《我的托克拉克》。展演中,团队以情景剧的形式对微电影拍摄过程进行还原,讲述了团队为兑现给当地维吾尔族小朋友拍摄全家福的承诺,辗转七八个小时返回取景地,在深夜里借助车灯聚光帮助孩子实现心愿的暖心故事。
“同学们细腻的表演、逼真的场景,从多个维度展示了社会实践成果,让我们领略到社会实践的独特魅力。今年暑假,我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磨炼意志,为当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安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齐瑞榕在观看完展演后感慨。过去,对于不少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成果往往缺乏直观感受,难以引起深层次共鸣。这次,该校把实践中的动人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大思政社会实践情景剧展演”的创新形式,让社会实践成果真正“活”起来。
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大远表示,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自我的重要平台,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路径。他希望师生通过社会实践,做到胸怀家国,强化责任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发挥专业优势;保持脚踏实地,锤炼务实作风;坚持创新协作,提升综合能力。(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