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讯 近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开启面向2025级新生的AI“初发”智能体开发实训营,新生在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引领下,开启人工智能技术的“以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探索之旅。
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体开发实训。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供图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及新生近4000人参加此次培训,为国内首家规模最大全覆盖AI智能体开发实训营。训练营为期2周,旨在培养学生们在大模型时代,开发、使用智能体基本素质——学生提问的能力、总结需求的能力、设计思维、逻辑分析、语言表达、自主学习,以及面对未知的好奇心和面对困难的韧性。
为保障教学品质,学院特聘请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数字化专家徐童教授指导信息工程学院主讲团队,在开课前开展多轮次集体备课与专题研讨,从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设计到“初发”教育智能体开发应用一体化平台操作流程的全真模拟,均进行反复推演打磨。
课堂上,教师团队以“大模型与智能体”为理论锚点,通过典型案例拆解人工智能大模型运行机理,系统阐释智能体概念谱系与技术架构,助力新生构建前沿技术认知框架。随后,聚焦北京邮电大学自主研发的“初发智能体平台”,采用“屏幕同步+分步解析”的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平台界面操作、功能模块配置及开发全流程。实践环节创新采用“MBTI人格模拟器”智能体复刻训练模式,通过“手把手”示范教学,指导新生完成智能体创建、逻辑编排、功能调试等全链条操作,在自身实践中深化技术感知。课程更鼓励“创意魔改”思维,布置开放型作业任务——基于初发平台自主开发兼具实用价值与创新性的智能体作品,既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空间,又激发持续创新动能。
课堂呈现“高参与度、高活跃度”双高特征,新生专注聆听理论讲解、细致记录操作要点,遇疑即时开展同伴研讨或主动求教,形成良性互动生态。据统计,新生已累计产出4604个智能体作品。(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