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城“地摊经济”以全新姿态跑火

2020-07-22 23:53 来源:赣南日报

  渔湾里美食街地摊广场一角。

  □记者 张惠婷 文/图

  盛夏,虔城的“地摊经济”与天气一道,日渐升温。

  在各商圈夜市,潮男潮女们支起了货架,人来人往讨价还价;小区旁的衣食玩具摊,成为一家老小茶余饭后的好去处;热气腾腾的街边夜宵店,人们碰杯谈笑、大快朵颐……“地摊经济”以全新的姿态,让整座城市更富生机活力,让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活跃市场促消费

  每天华灯初上,涌金门地摊夜市开始人来人往。冰绿豆、棉花糖、长沙臭豆腐、陕西凉皮……来自各地的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让吃货大快朵颐。衣服、玩具、饰品、鲜花……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字排开,吸引市民驻足挑选。

  78岁的市民钱天霞几乎每晚都要去涌金门走走逛逛。穿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休闲时光和“烟火气息”融合在一起,钱天霞仿佛回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景。“当时涌金门、南京路一带‘地摊经济’繁华,虽然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影响,但客观上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现在,‘地摊经济’以全新的姿态出现,这些街巷景点往日的热闹又回来了。”钱天霞说。

  6月以来,“地摊经济”正以其独特的生命力跑火虔城。各商圈、园区、社区、景点掀起“地摊热”,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氤氲的油烟、诱人的美味,让城市面孔更加活色生香。

  渔湾里美食街将原先的篮球场改造成地摊广场,不断完善地摊广场周边的营商环境,制作指路标识宣传牌、更换亮化灯笼和照明灯具、安装休闲座椅等。经过筛选,最终确定66家摊主入驻,前期还免除了3个月的租金。逛地摊广场的人很多,有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白领,带着孩子的夫妻,还有拿着自拍杆的背包客。摊主大多选择薄利多销的形式,依托密集的人流量和商品流动快、无积压的特点,也能赚点外快。

  自从开辟了地摊夜市,宋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人气更加旺盛,首批入驻摊贩已有百余户。园区招商部主任陆霖说,园区将陆续规划美食专区、流动摊位、学生摆摊专区等,让大家充分享受小吃一条街、游玩一条街、购物一条街的魅力。

  目前,我市共规范设置地摊疏导点160处,各类摊位2211个。“地摊经济”成为活跃市场、促进消费的新动力,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稳定就业惠民生

  小地摊,大民生。“地摊经济”是特殊时期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支撑,给低收入群体带来更多温暖。对摊主来说,他们不仅在出售一件件货物,更是在进行人生的新尝试。

  “现在每天晚上能赚好几百块钱,感谢政府创造这么好的条件给我们。”全南县百年广场地摊市场服装摊主袁国强高兴地说。他此前是一名流动小商贩,经常在逢圩日来回奔波于各乡镇。该县将百年广场这一人气旺地打造成地摊市场,袁国强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规范有序的市场、来来往往的市民,让他的生意越做越有盼头。

  梅林古镇是赣县区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这里的地摊夜市共分为5个区,规划了700个摊位,商品种类也是丰富多彩。“地摊经济”的回归,解了镇里不少待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大家纷纷进货摆摊,依靠勤劳双手创造新生活。

  6月下旬,赣州杉杉奥特莱斯广场举办了全市首场“后备厢集市”,100多辆私家车后备箱“秒变”摊位,里面摆放了各种接地气、创意新潮的商品,为“地摊经济”再添新花样。“后备厢集市”起源于英国,车主可以开着小车,带着商品,相聚集市交流、交易。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后备厢集市”单个摊位最高成交量达600多笔。

  在“后备厢集市”,不少摊位成了摊主展示才艺的小舞台。经营化妆品摊位的摊主张瑜一边做生意,一边进行线上直播。她说:“直播技术融合‘地摊经济’,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变现方式。”英语老师Nicole则特地购买了一台高品质音响,一边摆摊一边弹吉他吸引顾客。“摆摊一晚,卖了一把吉他和一些英语原版书籍,赚了455元。”Nicole告诉记者,摆摊不为赚多少钱,主要是体验成为一摊之主的乐趣。

  继推出“后备厢集市”后,杉杉奥特莱斯广场紧接着又推出“33周末夜市”,同样备受商贩和市民欢迎。受疫情影响,该广场内英皇电影城已停业五个多月,影城工作人员决定另谋出路,将影城的零食和一些电影周边产品放到夜市上进行售卖。看着走过路过的人们不断被摊位吸引,大家的笑容也渐渐溢出,重燃信心和力量。

  规范管理促文明

  “我印象中的‘路边摊’就是比较杂乱的。现在在城区逛地摊,发现地摊市场变得更规范有序了,环境卫生情况也有了明显改观。”市民何文嘉说。

  发展“地摊经济”是我市23条“六稳”“六保”措施之一。如何科学布点、精细化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等,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我市统筹考量疫情防控、民生就业、经济发展,按照“放而有序、管而有度”的原则,为“地摊经济”创造健康的成长空间,保障“繁荣”与“市容”两不误、两促进。

  城管部门创新执法监管机制,主动与摊贩进行广泛交流,充分吸纳意见,协调商务、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部门提供安全、规范经营指引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经营者出现的困难;联合市场监管、交警、卫健等部门定期开展巡察,督促摊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食品和场地卫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查不诚信交易,增加市民对地摊的消费信心。

  各地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一般道路规范”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摆摊区选址、开闭市时间确定等工作,坚决整治随意占道、深夜扰民、垃圾乱放等现象。同时推行“一地一策”“一路一策”,建立健全“地摊经济”相关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实行摊位登记制,推动经营有序化。

  值得一提的是,新时代的“地摊经济”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活味儿、烟火气,还加入了时尚新元素,成为城市中别具一格的新风景。我市各地探索“文化+夜市”的模式,举办各类主题夜市文化活动,将赣南特产、文创产品搬上地摊舞台;鼓励“地摊+创业”的模式,为年轻人“双创”提供展示场所,实现“地摊文化”的升华;通过“互联网+地摊”的方式,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赣州网红集市打卡点。

  “‘地摊经济’未来要走得更长远,需要政府和摊贩等多方共同努力。我们努力以七分服务、两分管理、一分执法的 理念,支持规范‘地摊经济’发展,切实让城市文明受益、让市民群众受益、让地摊摊主受益。”市城管局市容科科长李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