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张亚云)诵读红色经典,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先辈,感受浩浩中华的英雄魂魄。12月24日,由萧军研究会主办、昌平二中承办的首届青少年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在北京举行,多位红色经典作家与来自北京、河南、宁夏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共赴红色文化传承之约。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执行主席张平现场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并表示这与自己从小得到的红色文化滋养密切相关,“我们这一代人出生于建国初期,红色书籍和红色经典是我们青少年时期的必读作品。这些作品伴随着我们成长”。他寄语孩子们:“在健康的阅读氛围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出生和成长在革命圣地延安,国务院原参事、著名诗人作家书画家、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忽培元将红色文化视作自己人生成长的阶梯,他形容自己“在土窑洞里接受了朴素深刻的红色文化熏陶”。他说,各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作家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通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青少年不间断地学习诵读,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文化提供着更多、更具体、更鲜活的内容。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北京市昌平区教委主任苏俊山表示,红色经典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是我们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这些经典作品,蕴含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提及红色经典诵读的意义,苏俊山说“朗诵这些经典作品,青少年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更加深刻地领悟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红色经典,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萧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恒玮介绍,首届青少年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筹备历时两个月,活动得到全国多所中小学及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精彩诵读诠释了红色经典的精神力量,展示了当代青少年的青春风采。张恒玮期待着,未来通过红色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让红色经典名著持续走进课堂、走进青少年心中。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靠课堂教学,更多要依靠课外活动等不同育人服务形式的辅助。”作为活动的承办方,昌平二中的师生为此做了颇多的准备,昌平二中副校长张云见证了活动带给师生的蜕变。他说,孩子们在参与诵读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整,有了更加流畅的自我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经典和红色文化的理解。“期待有更多的机会持续推广和坚持这样的红色经典诵读项目”。他说。
《回延安》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篇。本次展演活动上,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第二中学的20个孩子以饱满的精神情景式地再现了诗人“回延安”后内心的喜悦。带队的西吉县第二中学团委书记刘康杰觉得,参加这样的红色诵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红色文化的熏陶之旅,“节目编排让孩子们在情境中理解国家的红色历史,把对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来表达出来。”
孩子们在“签名墙”上签名。张亚云摄
“孩子要多阅读原汁原味的红色经典,真正让红色经典镌刻在他们的心中。”活动现场,当由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中心小学师生诵读的“红旗渠”落下帷幕后,忽培元感动落泪。不止如此,本次活动还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送给孩子们关于红色经典诵读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