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势正劲:河南篇】黄河水润开封城 千年宋都韵味长

2020-09-14 15:3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开封9月14日电 地下6米掩埋着金朝遗址,8至10米为宋朝宋京皇城遗址,10至12米为唐朝汴州城遗址......9月12日,“中部崛起势正劲”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团走进古都开封,看大梁门古城墙城摞城、墙摞墙、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的世界奇观,听开封城又大梁、唐宋到金、明清的千年兴衰,观黄河水润开封城、北方水城韵味重现的画卷。 

  

古马道。张香丽 摄 

  “开封现存明清城墙,包括墙体、城门、附属建筑及其地下遗址等,总长14.4公里,城墙墙体拔檐上有7322个垛口、81座马面、7座碉堡,并有两处水门连通城内外水系,是保存比较完整的中国第二大明清城墙。”据开封宋都城墙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辉介绍,2014年,开封古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名录,2015年开封市对开封城墙进行展示与利用,以“文化+”“科技+”为抓手,让文物活起来,让遗产靓起来。 

  在大梁门北侧的城摞城博物馆,朝代上下叠压的城墙遗迹清晰可见,沿古马道登上古城墙,进入大梁门城楼,《微梦大梁门》沉浸式演出正在上演。六面8K高清LED屏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开封城墙的前世今生以高清影像方式展示出来,游客站在城墙遗址,亲眼目睹千年开封城的起起落落。 

  

采访团观看《微梦大梁门》。张香丽 摄 

  走在古城墙上,青砖石道、士兵雕像、古代战棚等元素不断呈现,凭楼远望,清明上河园一收眼底,宋都风情随风来。据介绍,未来的开封,将以14.4平方米周长的城墙为框架,保护和修缮世界唯一的千年不改的城市中轴线,重新匡正和再现东京梦华“四厢二十坊”的城市格局,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形成走向世界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古老的城墙将延展出新生的活力。 

  

古城墙一角。张香丽 摄 

  紧邻开封东北古城墙,在东护城河北段,有一个流芳园,垂柳在河岸两侧随风摆动、清澈的黄河水流过石桥,多年未通的护城河重现生机。据开封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马绍军介绍,这是开封市实施的“一渠六河”工程,黄河水通过自流或提灌进入西干渠,奔腾近6公里后注入开封西湖,而后通过涧水河“一分为二”流进东西护城河,在南护城河汇聚后经祥符区、杞县奔向淮河。 

  

一渠六河工程。张香丽 摄 

  据介绍,“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和“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城提质”“城市双修”的重点工程,入选我国第一批黑臭水体治理重点示范城市项目,总治理长度28.6公里,总投资37.5亿元。 

  “一渠六河”包括西干渠和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惠济河、涧水河,建成后形成1条环城滨水风景绿道、5个城门节点、5个滨河公园、8段绿色滨水岸线。工程通过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桥梁建设、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构建起连接新老城区水系,维持生态平衡、服务周边百姓,真正把护城河死水变活、污水变清,再现了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盛景。 

  

市民在流芳园休憩。张香丽 摄 

  据悉,“一渠六河“工程的全面投入使用并对市民开放,将直接提升开封老城区50万人居民的人居环境,也很好的拓宽了开封文化旅游空间,预计每年能再增加800万人次来汴旅游,带来4亿元餐饮消费,解决2万多人就业。同时,这些优质的河水还新增农业灌溉面积40万亩,沿途补充100多万亩地下水源,真正让黄河成为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张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