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荷花香,万亩荷塘迎客来(如图1、2、3)。近日,在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银滩农业观光园,一场以“‘荷’美银滩·‘乡’约会盟”为主题的第15届洛阳会盟荷花节拉开帷幕,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淡淡荷香中领略充满荷乡风情的“河洛江南”。近年来,该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培植了农民增收新亮点。
孟津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地处邙山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域优势,境内拥有巍巍邙山之俊美,又有滔滔黄河之灵秀,更有小浪底水利枢纽、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之盛景和伏羲画卦、八百诸侯会盟、伯夷叔齐扣马谏之远古传说,是中原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县”,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自然禀赋。基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孟津县西部山村基本上保持了老村、老房、老墙、老院的原生态风貌,成为彰显“乡愁”大符号,打造生态旅游的总品牌。为此,该县立足文化旅游产业分布现状和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等特点,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布局为“一心四带”。“一心”即县城新区汉都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四带”即以沿黄河旅游资源为中心的蓝色黄河旅游度假带;以孟扣路、小浪底专用线两侧休闲农业园区为中心的绿色田园农业休闲带;以汉魏故城、邙山陵墓群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的紫色文化展示体验带和以新310国道为中心的黄金国道特色商贸带。该县明确提出把发展“大农业”与促进“大旅游”结合起来的发展新思路。依托景区资源丰富的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抓好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特色花卉、反季蔬菜、精品瓜果、高端草莓等现代观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催生出500亩以上现代观光农业园区5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推动了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化、园林式、观光型农业转变。
近年来随着“来孟津耍吧!”这一旅游主题口号的深入人心,会盟镇建成了以莲藕、莲子、荷茶等为主的旅游产品加工项目和稻米、鲤鱼、酥梨等为主的观光农业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以旅助农、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平乐镇重点沿310国道、207国道两侧,打造出牡丹画产业创意园、生生乳业农牧庄园、千度红葡萄酒庄、凤凰山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特色文化体验区和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丁香花节、古汉莲花节等多个品牌节会……位于孟津东西长30公里长的七彩长廊中心区的洋丰果业生态园,不断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将草莓园、樱桃园、葡萄园、柿子园、猕猴桃园打造成一条生态绿荫廊道,让农业资源“裂变”为休闲度假胜地。园区负责人杨占通介绍说,目前,洋丰果业生态园实现了“四季有花,月月有果”的目标。通过举办“草莓嘉年华”“亲子采摘游”“敬老体验游”等活动,实现园区由单一卖农产品向卖旅游产品转变;去年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效益大幅提升
融合发展让农业效益成倍增长,许多农民因此致富,贫困户因此脱贫。从北京返乡创业的孟津人吕妙霞创办的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1200亩,建设草莓大棚420个,已累计解决5000多人就业,其中留守妇女超过90%,残疾人占8%,引领176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采访中,有听力障碍的送庄镇朱寨村村民刘金锁告诉记者说,“我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工作,自2009年到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在这里每月工资2000多元,收入稳定,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多了”。随着孟津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拉长了相关产业链条,而且直接带动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以“来孟津耍吧”为引领的系列活动实现接待游客2980万人次,综合收益35.6亿元。其中成功举办的17个农业节会,就接待游客32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6亿元。该县从事休闲农业的达16870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210余人,休闲农业中人均年收入16300余元。本网讯(郑战波 记者 陈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