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昌柏:有种情怀叫一心为民

2020-11-16 18:5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你家这个事,我请母书记来帮你们调解。”村主任走出调解室去叫母昌柏帮忙调解矛盾纠纷。

  “母书记对我们好嘞很,有时候自家儿女都不像他对我们好。”村民廖关翠说。

  “他来了以后,我们村发生了大变化,他带领我们修产业路、河堤治理、栽柳树等等,他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办好事,是个好书记。”村民涂黔宁这样说。

  ……

  我之所以能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村干部的认可,源于我孜孜不倦的为民情怀。

  我叫母昌柏,在威宁职校任副校长,2018年8月被选派到盐仓镇可界村担任第一书记、可界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率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在村上,走村入户摸实情,访贫问苦动感情,真抓实干付真情。争取项目资金促脱贫,为可界村脱贫攻坚工作做了许多实事,也为贫困群众办了许多好事。

  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是我在可界村驻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当我得知盐仓镇幼儿园和可界村村幼儿园300多孩子多数自贫困家庭,穿着“参差不齐”,便利用身边人脉资源,向当时与威宁职校结对帮扶的广州番禺区工商职业学校协商,由番禺区工商职业学校分共为可界村和盐仓镇中心幼儿园捐赠儿童服装300套、现金7090元,让孩子们穿上整洁干净的统一服装;同时向奥园集团争取补短板资金15万元为31户贫困户添置家具、改善安全住房环境;2019年,我用自己的工资为赵章顺、廖关翠、赵正国、卯昌英、赵玉忠、岳雪雪等6个贫困家庭“补胎加气”,鼓励他们大力发展养殖业。我共花了5450元为他们买猪仔、做鸡笼等,为6个家庭创收达5万余元。同年春节,我看到村里几位老人十分可怜,年三十还为赵长秀等5位老人送去大米等慰问物资,价值1100元。看着一个个家庭收入逐渐增多,生活热情日益高涨,与村干部和谐相处,我的心里自然乐开了花,我想说的是,“老百姓的感情需要培养,他们的生活同样有阳光。”

  2020年5月,看着赵章顺家两个残疾老人无法把破旧的房屋修好, 儿子找不到工作,便极力劝其儿子外出打工,并积极向政府争取修缮资金,做测量、做预算、写施工方案、找施工人员、监督施工……我似乎成了这个家庭的主人,因为施工、修入户路,赵章顺之妻与邻居多次发生争执,我前后六次出面帮助化解矛盾。同年6月,我在走访廖关翠户时发现该户房屋修得漂亮,美中不足的就是老人的卧室长年积水,且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便及时找来泥水工,半天之内把廖老人十平米的卧室地坪硬化,老人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你就像我的儿子,对我那么好。”

  在了解到可界村二组小木厂整座山都是庄稼地,可就是没一条可走的路,农民春种秋收,多年来均靠人背马驼,甚至山路崎岖难行,七年前老百姓也组织修过这条路,但就是各种原因没修通。我便挨家商量,修路要砍掉东家三棵树,占用西家五分自留地,并倡导大家积极捐资修路,大伙个个支持,人人喜出望外,共捐资2.84万元,修通10公里产业毛路。赵大爷说:"我们早就盼着这条路能修通,现在好了,每年可以为每家节省200多工时。”

  2020年6月份,我看到五年前修建的可界村一二组通组路损坏,坑坑洼洼,路面起土,车辆人行都很艰难,又向奥园集团争取25万资金把破旧的3公里通组路修好,并取名为“同行路”。现在路面平坦、干净整洁、不积水,村民们看着心里乐滋滋地念叨:“还是母书记好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觉得:驻村工作像回家一样,走罢东家串西家,既要与民为友,也要与民同乐。作为第一书记,更要时常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才能赢得群众的好口碑。(贵州省威宁自治县委组织部 宋邦辉 整理)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1 1 1
  • 1 1 1 1 1
  •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