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

2024-01-16 17:06 来源:宿迁网

  “李老板,今天我和客户经理徐法山来看看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咱们一起整理店面、提升形象。”1月9日一大早,山东潍坊临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第五基层服务站市局经理郭中利在石佛堂村“乡村振兴示范店”对店主说道。

  “欢迎,欢迎。多亏有你们,我的店整齐了、明亮了,生意也好了,我平时也更注意店面的‘维护保养’了!”李明田高兴地说道。

  近年来,临朐县局(分公司)立足农村特点,因店制宜打造“乡村版”品牌终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分类引入多元化经营业务助力产业振兴,传递爱心、服务暖心,实践新时代文明,“乡村振兴示范店”逐步成长为农村经营样板间。

  子女献孝心 老人有笑脸 商店增效益 

  “张大叔,这是你家大飞给你买的营养品,还让我嘱咐你天冷了,注意保暖。”1月12日,临朐县寺头镇箕子山村乡村振兴示范店店主冯春华来到村民张春富家中,送去他在上海打工的儿子为他下单购买的牛奶。

   

  图为店主冯春华(右)为留守老人送去子女购买的物品

  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学习打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多。许多留守老人生活节俭,子女给予的生活费往往舍不得花销。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店主冯春华建立“爱心驿站”微信交流群,村内外出人员通过微信群下单,为留守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店主接单送货上门,解决了留守老人购物不便、不舍得花销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另外,冯春华还帮助留守老人与子女视频通话,解决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难题,受到一致好评。

  “爱心驿站”不仅带来了便捷的购物体验,更传递了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老人们感受到了关心和爱护、生活得到了改善,子女们奉献了孝心则工作生活更安心。乡村振兴店传递了爱心,经营效益也有了显著提升。

  普法更懂法 移风又易俗 文明树新风 

  “出嫁的女儿可以分遗产吗?”

  “小明放学途中被邻居李伯伯家放养的狼狗咬伤,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可追回吗?”

  “宅基地可以出租给别人吗?”

  趣味的民法典知识问答,用接地气的形式呈现,吸引了辛寨街道冷家山众多过往村民驻足围观,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该县局(分公司)管理监督科人员杨璐摇身一变成为“普法大使”。

  “原来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机进行游戏充值是可以要回钱款的。讲的案例太有意思了,通俗易懂,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一位村民说。

  受文化水平和信息传递限制,村民们的法律意识往往相对薄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无从寻求帮助。

   

  图为该局(分公司)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普法宣传

  对此,该局(分公司)组建“骈邑金声”普法志愿团队,将乡村振兴示范店冷佃富商店打造为“文明实践驿站”,面向周边村民公布“沂山金叶”法律援助诊所的人员电话,让义务服务面向群众、更接地气,在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化解邻里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志愿服务人员积极联系助农演出队组织文艺汇演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风尚。

  责任显担当 增收创就业 过上好日子 

  “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这里是‘红果小镇’,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今天,我们向您推荐的是本地的一些土特产。”临朐县九山镇冕崮前村乡村振兴示范店店主何全林端坐在镜头前,认真地介绍着当地辖区零售客户在销的农特产和村民种植的土特产。

  一台手机、一套支架、一个展台……直播带货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正成为打开农产品销路的一个新路子。直播间里既有当地特产的生态小米、蔬菜等,也有时令的新鲜瓜果,一场直播下来,观看人数上千,带动产品销售额超万元。

  “之前我也发布过一些短视频,对直带货规则不太了解,多亏了烟草工作人员教会了我如何直播带货,以后我们的农产品又多了一条销路。”直播结束后,何全林高兴地说。

  原来,该局(分公司)第五基层服务站市场经理郭中利在了解到何全林有意开展助农直播后,细心教他如何注册、如何上架商品、如何介绍商品等。在开试直播的时候,郭中利拉着同事点进他的直播间,不仅为他加油打气,还为他记录直播中的一些解说口误、商品信息错误等内容,和何全林一起进行直播复盘,总结经验,帮助他不断提升直播水平。

  现在,何全林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渠道展示农村的风景风貌、特色商品,吸引消费者前来旅游和购买。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就业选择。

  下一步,临朐县局(分公司)将继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和助农志愿帮扶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实现“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和美宜居的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王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