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4-09-05 16:38 来源:宿迁网

  近年来,衡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以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推进高标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一幅“烟叶强、烟农富、烟区美”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烟稻轮作“稳”增收

   

  (台九村高标准烟田)

  六月,站在衡阳县台九村何湾塘组的高标准烟田改造现场,可以看见茁壮的烟叶随风摇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年收成不错,看来种烟这条路,我跟着霞妹子走对了!”烟农刘孝华满意地看着自家烟田,忍不住对人夸赞道。

  说起老刘种烟,缘于2022年,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朱霞第一次在全村大会上提出种植烟叶的想法。之前,台九村没有种植烟叶的经验,听到她的想法后,有的村民说种烟风险大,一旦遇到灾害较多的年份,有种无收;也有村民说烟叶烘烤难,没有技术,稳赔不赚。总之,说什么的都有,唯独没有支持种烟的。但朱霞始终坚信烟稻结合是台九村致富的新出路,她不顾反对坚定地说:“烟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周期长,能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务工,实现家门口增收,而且从种到收,全程都有烟草公司技术人员指导,我们可以边种边学。”

  2023年,老刘追随朱霞加入了台九村第一批烟农队伍,正式拉开了台九村烟叶产业的序幕。为了帮助村民种好烟,衡阳县局(分公司)派出烟叶技术员“一对一”“面对面”给予技术指导,同时为村里修建了第一批新型烤房。经过一年的辛勤耕耘,2023年台九村种烟成果喜人,不仅实现了1200余元的亩均纯收入,还带动了村里30余人的务工。

  现在,村里人看到了烟叶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种烟队伍。

  完善设施“添”动能

   

  (新建的育苗大棚)

  盛夏时节,走进台九村,可以看到广阔的连片烟田,纵横交错的机耕道,水塘中朵朵荷花娇艳绽放,不远处一座座现代化的育苗大棚林立,田成方、渠成通、路相连,蓝天白云和郁郁葱葱的烟叶相互映衬……好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

  2024年,为有效解决烟叶生产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衡阳县局(分公司)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按照“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稳产高效、生态良好、机械化程度高、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烟田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台九村何湾塘组高标准烟田进行合理规划。高标准烟田项目于今年年初开工,其中塘坝5个总容量16815.89立方米,机耕道6条总长1.47公里,此外还修建了育苗大棚2座。项目于6月份全面完工,成功打造了数字烟稻公园示范区,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了基础。

  “这里以前水源缺乏,道路坑坑洼洼,劳动力成本投入大,机械化作业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实施了高标准基本烟田项目后,今年我们种烟150亩,预计平均亩产量达到300斤,亩均收入超5000元,亩均净利润将达到1500元。”朱霞介绍道。

  对于台九村未来的发展,她更是信心满满:“台九村将继续坚持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稳定粮食生产基本盘,真正种好烟、种好田、产好米,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多元产业“增”活力

   

  (台九村自然生态乡村旅游景点)

  “今年我家人每月在合作社务工收入2000元左右,加上我家40亩烟田,卖烟能赚十几万,再算上非烟作物轮作,今年年收入预计可以突破20万元!”烟农老刘开心地算了一笔账。

  近年来,衡阳县局(分公司)围绕粮食生产这一“国之大者”,以多元产业为着力点,鼓励合作社和农户充分利用好烟田和烟基设施设备,大力发展湘莲、油菜、有机蔬菜、鲜鱼养殖和大米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烟田产出率,帮助村民增收。

  现在,台九村的产业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春看油菜花,夏赏黄金叶,秋品莲与枣,冬钓寒江鱼。”这已经成为台九村村民习以为常的景色。在此基础上,衡阳县局(分公司)积极加强与村两委的协作,大力推动当地农文旅融合,积极打造高标准建设自然生态乡村旅游景点,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的新路子。

  “我们致力于将烟叶产业融入地方农业和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通过构建多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真正实现从烟叶产业‘一枝独秀’到农业产业‘春色满园’,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衡阳县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做支撑。未来,衡阳县局(分公司)将继续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着力点,不断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高标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通讯员:李筑超、莫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