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岗村的千亩烟后稻田,金色的稻浪中,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中,一排排稻子连秆带穗被卷入机械中,脱粒、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倾洒而落,农户们有序地往返装运,实现粮食颗粒归仓。
图为2024年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千亩烟后稻示范片。石三三摄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年来,福建省武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推进稻烟轮作模式,通过稻烟产业政策协同、设施共享、种植主体共育,打造出高效能、可持续的稻烟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政策协同,共绘稻烟产业新蓝图
武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稻烟水旱轮作成为理想的农业模式。然而,过去由于水稻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们对种稻的热情不高。
为此,武平县局(分公司)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作,争取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为稻烟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东岗村作为粮食生产示范片,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扶持,不仅争取到福建省龙头企业喜浪米业的合作,通过米业公司建基地、带农户、连市场,实现产销一条龙,政府还给予示范片资金补贴、土地流转补贴、种植补贴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设施共享,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在稻田收割的现场,农业机械成为了绝对的“主角”。农户们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轻松实现了水稻的收割、脱粒和运输等工作,极大地缩短了收获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驰骋的烟农朱远承感慨万分:“真没想到现在干活能这么轻松,一天就能收割30亩水稻!”
图为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水稻收割现场。石三三摄
为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武平县局(分公司)不仅创新“合作社+村委会+烤师+农户”的土地流转模式,确保东岗村田块连片规模化,还在东岗村建立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片,大力推广大型高效农业机械,并通过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实现示范片内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武平县局(分公司)还探索烤房烘干稻谷技术,解决烟后稻机械大量收割后无法晾晒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烟用设施设备与大农业的深度融合。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为农民们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主体共育,推进稻烟管理一体化
传统的稻烟轮作方式中,稻农与烟农往往不是同一人,水稻、烟叶的种植和管理相互割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稻烟循环体,导致烟叶种植过程中只注重烤烟的过程管理而疏忽了水稻的种植管理。
图为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种植的连片烤烟。钟增荣摄
为了促进稻烟管理一体化,武平县局(分公司)分类施策,积极培育新型种植主体,依托“石三三工匠”工作室,积极培养职业烟农队伍成为粮食生产大户,并建立了“行业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通过行业技术能手的技术引领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使得农户们稻烟产业得以更大发展,吸引带动青年返乡创业。同时,依托稻烟融合发展契机,大力培育“稻+烟”家庭农场,推行烟农互助组、大户带小户、专业服务队模式,实现稻烟种植主体的同步提升和融合。如今,一批批“稻烟农”应运而生,2024年东岗村的“稻烟农”已达到24户,稻农、烟农重叠率达到100%,形成了粮农烟农共融共生的良好局面。
图为返乡创业“新农人”李文富驾驶水稻收割机在田间收割烟后稻。钟志鹏摄
“今年的70亩稻烟种植,一年能赚到近20万元。”99后的“新农人”李文富兴奋地说。他2022年返乡创业,通过稻烟种植如今已化身为致富的“兴农人”。
仓廪实,天下安。武平县局(分公司)将持续优化稻烟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助力新农人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走好乡村振兴好“稻”路。(杨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