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员到导演,再到故事片部导演室主任,他的人生从此与部队、军事题材影视剧、军人情怀紧密相连
文/徐天蔚
四十年前,宋业明被闪闪红星吸引着,走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门。从演员到导演,再到故事片部导演室主任,他的人生从此与部队、军事题材影视剧、军人情怀紧密相连;从鸿篇巨制《大决战》到创新题材《冲出亚马逊》,他用影片诠释八一厂的精神,以光影写史,探索中国军人的未来使命。
2012年7月初,在八一厂六十年厂庆之际,记者在北京溽热的午后,走进宋业明的办公室,在藤编桌椅、精致茶具、淡雅墨竹营造的禅意氛围中,听这位从八一厂成长起来的军人导演讲历史、述传承、说思考、谈未来。
做拼命干、会思考的导演
1973年,经过三轮面试,山东荣成高中生宋业明和其他几名同学正式接到通知,参军入伍。在青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短暂培训后,他和同学穿着军装,昂首挺胸来到北京,走进这座红星闪耀的电影殿堂,成为军队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青年演员。
北京初夏时分的清爽天气,蓝天下飘香的五月槐花,前辈们的亲切温暖,构成了宋业明心中关于八一厂最初的印象。“我们十七八岁,来了以后,田华老师等老同志像妈妈一样从各个方面照顾我们。有时哪位老师家里做了好吃的,就用大锅端到学员班来,跟大家一块吃。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收养一帮孩子。”回忆刚刚进厂的时光,宋业明颇为动情。
从1975年拍《南海长城》起,宋业明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那部片子由刘晓庆、王心刚主演,导演是八一厂著名导演李俊。最初,他当群众演员“跑龙套”,没戏的时候,就在剧组帮忙。繁重而琐细的杂活,都没有让他厌倦,反倒勾起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
在李俊的影响下,宋业明越发对导演这一行产生浓厚兴趣。1979年电影《归心似箭》摄制时,他正式跟李俊表明自己想学导演的愿望。恩师李俊充满希望又无比严肃地跟爱徒说了一句话:“要多学,多练,要勤快,不要先考虑名利。”自此,宋业明更多涉入到电影拍摄、制作中,跟李俊、韦廉等前辈一同探讨剧本,尝试运用导演思维看待现场工作。“老实学”、“拼命干”成为他的标签。1984年,宋业明通过考试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班学习,搭建起电影艺术的理论架构。
1986年,电影《大决战》正式筹拍,这是八一厂六十年历程中的一部史诗巨著。宋业明担任《辽沈战役》篇的执行导演,由此“真正走入导演段落”。1990年起,他与总导演李俊、导演杨光远等组创人员及演职员,改剧本,定线索,拍拍停停。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都浸泡在《辽沈战役》的拍摄中,第一次体会到把剧本转化为影片的魅力与辛劳。
此后,宋业明开始“独挑大梁”,相继在《忻口战役》《喋血四平》《彭德怀铁血湘鄂赣》《张学良》等电视剧中担任导演,共有六部影视剧作品获奖。谈到自己钟爱的军事题材,宋业明说:“军事片往往题材重大,在国家进步发展中地位很重要,一直到未来一段时间,都有重大意义。”
2002年,宋业明接过接力棒,担任故事片部导演室主任。此时八一厂导演队伍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电影市场环境也变化巨大,面对挑战,他及时梳理思路,开放管理,营造平等的工作氛围。导演需要极好的沟通、组织、指挥、聚人气的能力,否则在现场把握不住,于是他在科室内部推行值班制,不论是资深导演还是初来新人,每人轮流值班一周,负责部门日常行政事务。“我主张每个人保持思想,畅所欲言,作为主任我不培养‘跟班’,不搞唯我独尊。这样团队才能风格各异,不断成长壮大。”
拍有人性、前瞻性的军事片
“新时期的军事题材电影不应只是告诉观众,仗是怎么打的,谁胜了,谁负了,而要着重表现在这种战争的背景下,个人是怎样生存的,对未来军事发展有什么意义,这很重要。”时代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观念也在更新,在钟爱军事题材、孜孜不倦追求事业的宋业明心里,他要努力为“光影写史”赋予新内涵。
2002年7月,现代军事动作片《冲出亚马逊》公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两名中国特种兵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残酷考验,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
因为不是重大历史题材,所受制约较少。但是实际投拍后,依旧困难重重。厂长非常支持,要求必须出新,却没有资金,宋业明带着剧本辗转多地,谈了几个月,最后央视电影频道出资,《冲出亚马逊》终于开机。
钱很少,实际能够用于拍摄的只有100多万元。片中很多魔鬼训练的细节,有很强的危险性,突发状况很多……重重困难,也像恶劣的亚马逊野外训练环境一样考验着宋业明,他坚决不放弃。他想通过影片去探索当代世界军人的价值观,努力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既要拍出中国铁血男儿不屈不挠的人格精神,在生命极限中为尊严、为军人使命而战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也同时对比国家间军人文化、信仰的差异,对当代军人素质的要求,和未来战争走向进行更深入思考。
时隔十年,再谈起这段经历,宋业明仍旧感慨不已。在下部队体验生活和拍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令人难忘。有一场戏,为了安全起见,摄制组调了一排特种兵站在军舰上保护,拍摄时果然突发意外,美国特种兵出身的演员迅速跳下去准备营救,结果我们的战士一直站在甲板上等命令。这让宋业明很受刺激。联想到此前他出国访问,参观国外军事训练时,打靶都是打飞碟或者移动靶,训练快速反应能力,以求在真正战场上“以一当十”。“而我们部队训练几十年不变地趴在地上一排,人不动,靶标固定,我就越发迫切地把不同军事思维的对比体现在自己执导的电影中。信息化战争时代,我们的部队还能不能用不动脑的、不提倡自我意识的传统思维来指导?强调集体,整齐划一,听从指挥,都没有问题,这是部队严谨的体现,但在独立、突发、应急的时候就欠缺主动思维、自主意识。”
从事导演30多年,不论是早期作品《北纬三八线》,还是2007年建军80周年献礼片《八月一日》;不论是囊括“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诸多大奖的代表作《冲出亚马逊》,还是最新力作电视剧《夜隼》和电影《红星闪耀》,宋业明始终对军事题材片所承载的使命有自己的思考--今天电影已经失去信息化、新闻性的功能,对于现代军事题材来说,再现事件、同步呈现事件都意义不大,只有超越时代往前走的东西才能被接受,这就需要思想性、前瞻性。
“直到现在我们的很多军事设施还对军事片摄制组保密,其实信息时代的战争,真正的秘密在于软件而非硬件,一部好的关于未来战争的影片,甚至能够起到替代军事演习的作用。”宋业明说到此时有些激动,语调提高许多,甚至有些坐不住。他特别期待着中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六十一甲子,而今再出发。他把希冀赋予下一个六十年:“我们这一代人是八一厂造就的。我从事影视行业所学所思,情感包括今天的生活,都是围绕电影的。我非常渴望未来的作品能够奉献许多东西,更具未来战争性质,让观众客观了解当今所处的环境和将来可能面对的局面;对我们的军队在完善军人素质、应对未来战争方面有所启迪,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