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林:做一个满腔热忱的父亲

2009-07-08 10:36 来源:互联网

 

  文/本刊记者 李菡丹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无论是现在被人常常乐道的朋友关系,还是哥们关系;我认为一个最主要的角色还是家长。在孩子眼里,父亲永远都是长辈,所以对于父亲来说,责任是很重大的。”

  “母爱相对于父爱来讲是较为细腻,但我关爱女儿也很细腻。”与现在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同龄人不一样,刚刚被提名为中国节水大使的郭秋林认为自己是个很称职的父亲,非常“顾家”。
  郭秋林自幼受家庭熏陶,8岁学唱京剧,12岁随父亲学习山东快书表演和创作,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1984年,他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198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山东快书《吹牛》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郭秋林非常感谢他的父亲郭昌仪。
  郭秋林的父亲曾以山东快书《奇双会》获得1956年全国职工文艺会演一等奖,那年他父亲23岁。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坚强和善良,以及对他的鼓励,让郭秋林也想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父亲。

  关爱不等于溺爱
  1993年,33岁的郭秋林与妻子打消了之前不要小孩的顾虑,喜得千金。“我的职业是演员,不需要坐班,所以尽管经常有演出,但陪女儿的时间还是很多。我认为自己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
  不过,提及女儿郭博今的出生,郭秋林心怀愧疚。“女儿出生那天,我正巧跟随总政歌舞团去部队慰问演出,就是张万年曾经所在的部队,没能赶回家。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家,看见女儿的小脸、小脚时,我的那种初为人父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作为父亲,郭秋林首先认为是监护。他说:“关爱的意识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最简单的是让她能够安全地成长,但关爱绝不等于溺爱。”他看见家里的暖气片棱角分明,坚硬无比,便找来很多海绵,仔仔细细地将其全部包裹起来,以免幼小的女儿磕碰到。“小女孩可不像小男孩,万一脸上、身上一个不小心磕碰出疤痕,那该多难看。”
  然而,百般呵护也有一失。郭秋林说:“女儿有一次在电热水壶旁边玩,不小心把壶碰倒了,里面的热水瞬间就把她的小胳膊烫下一层皮,直到现在还有一小块疤痕。每当想起这个,我就懊悔不已,埋怨自己当时为啥没有预见到危险。因为我一直对女儿的活动有一种预见性,每次我带她到公园玩,我坐在木凳上背台词,她在一边玩耍,但是我的眼睛始终不离开她,发现一点点危险,就赶紧把她抱过来。”
  有一次,郭秋林回老家山东烟台演出,索性把女儿也带上,一起回老家看看。到了晚上,宾馆的标准间里有两张床,他搂着女儿睡一张床,还有一位演员睡另一张床。结果半夜只听扑通一声,郭秋林从床上摔了下来。“女儿当时睡在我右侧,但是在睡梦中我以为女儿睡在我的左面,结果一翻身,搂女儿没搂到,一着急翻下了床。事后,一直有朋友拿这个事说笑,说我对孩子太细心、太宠爱。”
  郭秋林说曾经由他操办过一台“三优(优生优育优教)”晚会,当时有一位教育专家就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要永远满腔热忱地去对待孩子,哪怕是孩子犯了错。”
  郭秋林始终牢记这句话,因为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怀着满腔热忱教育他的,现在自己做了父亲,也要做一个“满腔热忱”的好父亲。

  身体力行的引导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无论是现在被人常常乐道的朋友关系,还是哥们关系;我认为一个最主要的角色还是家长。在孩子眼里,父亲永远都是长辈,所以对于父亲来说,责任是很重大的。”郭秋林说,对于孩子的教育,要身体力行,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这是他从爷爷那儿得到的体会。
  小时候,郭秋林和爷爷上街,看见路中间有块不大的石头,虽不太碍事,但要是给车轧蹦起来也是能伤人的。爷爷看到了,什么话也没有说就上去把那块石头丢到旁边,然后继续牵着郭秋林前行。
  这件事给郭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没有为此去问爷爷为什么,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也就这样做了。如今,郭秋林将这样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女儿,让她也能有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也许她还并不了解为什么要那样做。
  “父亲与女儿的交流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用刻意地去谈话,也许孩子还听不懂呢!比如女儿在学写字时,我就告诉女儿,一横一捺之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人品。女儿很诧异。我说,你看这一横如果歪了,就好像一个人站不稳似的……”希望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逐步让女儿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郭秋林认为与孩子交流当中,最重要的是多听孩子想什么,她是如何判断的。“孩子从学校回来,会经常和家长说一些学校的事,你会发现他们都十分善良。所以对于一些是非的定论,家长一定要相当谨慎。遇到问题,一定要问孩子她想怎么做?这样才好有的放矢。”
  他不觉得和子女沟通有问题,甚至他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找到了很多别人享受不到的快乐。
  “我的工作性质能让自己有多点时间陪女儿,和女儿在一起交流当然也不存在什么问题。记得一次我带她去图书馆看书。我俩分工明确,我背《父子同行》的台词,她看她的书。后来一次演出期间,孩子和我同事在一起,我在台上说上句,她在后台学我的语调,嗲声嗲气地接着下句台词,把我的同事逗得直乐。”郭秋林说,他不是想让孩子走艺术的道路,只是孩子能在与家长相处中积淀很多知识,所以做父亲的树立健康、向上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顺其自然最重要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郭秋林也体会到了越来越多的做父亲的快乐。女儿8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除了演出、慰问,就是忙着自家房子的装修,每天都很晚才回家。有一天,当郭秋林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突然发现桌子上有女儿写的一张字条:“爸爸,你辛苦了,我爱你!”顿时,他全身的血液里充满了暖流。那一晚,他美美地睡了个好觉。“虽然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但是却让我至今铭记。可能这就是女孩子和男孩子的不同之处,女孩子永远都是那么体贴,情感那么细腻。”
  郭博今如今已经16岁了,郭秋林坦陈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顺其自然。“在我看来,孩子快乐最重要。我从不给她限制一个框,包括给她买钢琴,我也不是期望她必须要达到一个目标,只希望她能通过练钢琴,学会坚持,将来有一个业余爱好,有更好的自信心,仅此而已。我希望她能按照她自己的兴趣、意愿去学习、成长。”
  在郭秋林的心目中,女儿是个健康向上、懂事的好孩子。“当她在成长中,尤其是青春期出现叛逆情绪时,我都是与她坐下来,给她讲道理,分析是非,告诉她做人的底线,和她一起看电视节目,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让她知道做人要诚实、善良,让她了解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苦难的生活中并不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坚强地站起来……在沟通、交流之后,这些道理她都渐渐懂得,并贯彻在自身的行动中。”
  当然,郭秋林也清楚,“毕竟是两代人,没有代沟是不可能的,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想。”去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郭秋林积极带女儿去看开闭幕式,因为他觉得“孩子在成长中不该错过这样的历史性事件,一定要带她亲身感受一下,这有助于她的成长”。
  “其实,父亲与孩子是一起成长的,她在长大,父亲也在成长。”郭秋林觉得,孩子成长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做父亲的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

  青联档案:
  郭秋林,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国家机关青联常委,中央企业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