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国地税召开合作备忘录签署暨联席会议。王智灵摄
厦门市思明区国税局、地税局在龙山文创园联合开展“4·15”为小微企业上门送政策服务活动。王智灵 摄
3月28日,一场声势浩大又别开生面的思明区国地税联合培训在思明区国税局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培训是国地税首次联合举办的针对税务干部的全体性培训,共计321人。此次培训以“依法行政”为主题,邀请了厦门市中级法院资深审判员林琼红,为思明区的全体税务干部专题讲解新的《行政诉讼法》。“国地税干部联合参加培训,实现了资源共享,知识交流,也让培训的效果得到了最大化。”思明区地税局税政科长郭晓华表示。
事实上,早在2009年,思明区国地税就已经开始联合进行税务稽查了。去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国地税合作规范》后,思明区国地税的合作就更是风生水起: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中积极进行探索,提升了纳税人的获得感、联合举办“纳税人学堂”培训、联合走进“龙山文创园”为小微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联合与银行签订“税银信用贷”三方协议,联合撰写税收调研分析报告等,厦门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云峰连续两次在思明区国、地税联合撰写的税收调研分析报告作出肯定性批示。据悉,伴随着“营改增”全面实施的到来,思明区国地税合作的内容将进一步拓展,今年合作的项目预计达44项。
敢为人先建言献策地方经济
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税收分析是精准把握经济发展脉搏、谋划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工具。思明区国地税在全市首创联合税收分析方式,采取共同分析、分头调研、各自执笔、分段成稿和统一统稿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从更高的站位、更全的视角,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思明区国地税共同选题、联合调研,协力打造税收分析“拳头产品”,已合作完成多篇专题分析报告,其中《当前思明区经济税收运行状况及发展建议》和《思明区经济税收新常态与地方税源建设研究》,以思明区国税局、地税局联合专报的形式,向厦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这2篇经济税收调研获得厦门市领导批示,国地税联合分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后,思明区国地税联合撰写税收调研分
析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探索前行纳税人更具获得感
一张发票得国税地税两头跑,这种现象在厦门税务部门已经成为历史。据悉,自2015年10月起,思明区国地税率先在全市税务系统中试点,思明国税代开发票代征地方税费。
“纳税人到思明国税代开发票时,可由国税部门直接代征地方税务局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改变以往纳税人代开发票需先在国税部门缴税,再到地税机关缴税,之后才能拿到发票的麻烦,省时省力。”思明区国税局纳税服务科的负责人施艳告诉笔者,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国、地税的协作,既优化了纳税服务程序,又节约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得到纳税人的普遍好评。目前,国税部门代征地方税费已在厦门市税务系统全面推行。
不久前,思明区国地税顺利完成首批国地税联合评估任务。
“我们利用双方风控中心的数据,由评估小组同步对风险疑点比较大的共管户进行分析,互通线索。随后,针对案头分析中发现的疑点,国地税共同约谈企业的会计和财务负责人,交流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疑点和已确认的问题。”思明区地税局风控中心主任陈庆山介绍道,国地税联合纳税评估,共同下户,减少了企业重复报送材料,企业只需要报送一份材料,思明国地税内部进行流转即可,也大大节省了纳税人的时间。
据了解,在与该外企多次协商谈判后,综合国地税纳税评估结果,由企业开展自查,最终确认补缴企业所得税17.65万元,已如数入库。
效应凸显税企银三方共赢
“因为‘税银信用贷’,我们企业顺利渡过了难关。”厦门逸景实业有限公司的会计高兴地说道。
2015年,针对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难,抗风险能力有限的情况,思明区国地税创新“互联网+税务+金融”思维,搭建税银企“鹊桥”,与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成功签署“税银信用贷”互动合作协议,帮助A类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税银信用贷”累计审批企业186家,审批授信贷款额度达12亿元,实现了税、企、银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为强化纳税理念,思明区国地税还在厦门市国地税系统首创国地税联合录制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视频学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工作,2015年,思明区国地税累计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免税额11327.28万元,享受免征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51659户次,累计享受优惠4610.71万元,有力扶持了小微企业发展。(邓豆豆 应鹃英 王智灵 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