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授牌 钱学森之子讲述父亲的五次人生选择

2021-07-15 18:5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杨月 王增强 见习记者 安俐)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力学研究所举办活动,授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并为以钱学森、赵九章、施雅风等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授旗。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25指导组组长段余应及副组长林子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科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孙也刚,中宣部宣教局局长常勃,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东,以及中科院京区各单位党委负责人,院机关各党组织负责人,京区各单位青年科研骨干和学生代表等200人参加活动。中科院副秘书长李和风主持活动。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授牌仪式。中国科学院供图

  阴和俊、孙也刚、李和风、力学所所长刘桂菊共同为首个“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授牌。刘桂菊介绍了力学所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贯彻落实中科院党组部署的“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的进展、经验和计划。

  活动中,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作了题为“为民族复兴选人生”的报告,生动讲述了钱学森的五次人生选择。

  钱学森在中学毕业报考大学时,他母校的老师有的认为他应该报数学系,将来当数学家。有的认为他文章写得好,应该报中文系,将来当作家。还有的老师建议学画画,学作曲。钱学森的母亲则希望他子承父业学教育。这时的钱学森有他自己的主意,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他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

  毕业时,他和同学们一起到火车站考察实习。然而此时恰逢一二八事变,日本飞机炮轰上海的悲惨局面,让年轻的钱学森意识到,光靠铁路,还救不了祖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体现国家的强盛,如果拥有自己强大的航空工业,就不会遭到如此欺侮!目睹着天空中狂轰滥炸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他要改学航空工程,要学习能打下日本飞机的本事。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把校区图书馆里所有航空方面的书都读完了,大学毕业后,报考国家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他以当年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开始涉足航空工程领域。

  钱学森到美国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技术专业研究生,一年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感到当时航空工业的工作基本上靠经验,少有理论指导,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学术理论的研究。

  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国家做出了要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火箭的战略决策。国家的需要,使得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此后,在他的努力带领和科学家们的艰苦攻关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中国核事业的成就,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丰碑,成为100年来中华民族由衰弱、受人欺辱,走向强盛的标志。中国自从有了‘两弹一星’,外国人再也不能够欺负中国人了!”钱永刚说。

  后来,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已经70多岁了,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完全可以休息,写写回忆录,带几个研究生,但是钱学森又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中。

  钱永刚说:“从更广阔的视野探索钱学森的成功,作为一名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境界也是他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他始终关心的是民族的振兴,始终追求的是科学的真理,始终献身的是祖国的现代化事业。我们如果把他的政治信仰和信念、思想情操和品德以及科学成就和贡献,看作另一个三维结构,那么钱学森就是一位人民科学家、一位‘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报告尾声,钱永刚深情回忆了父亲钱学森说过的一段话:“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艰难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钱永刚动情地说:“正是他胸怀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给了他无穷的动力,使得他能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讲述父亲钱学森的五次人生选择。中国青年网记者杨月 摄

  在活动上,中科院举办了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的授旗仪式,阴和俊分别为力学所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大气所九章地球模拟科技突击队、西北院施雅风冰冻圈科研攻关突击队授旗。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的一个关键词是“在行动”,就是要突出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践行和弘扬。力学所研究员李文皓、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冰作为青年科研骨干发言,谈了各自学习和传承所对标老科学家的心得体会、具体举措和践行成效。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为西北院施雅风冰冻圈科研攻关突击队等队伍授旗。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科院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编写了《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该书在“七一”前正式出版,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已被中宣部列入“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6月份书目。该书是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活动仪式上,段余应、常勃为青年科研骨干代表和学生代表赠书。

  阴和俊在讲话中指出,专项工作开展以来,中科院积极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组建了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已经开展了近30场巡回报告,听众近万人,成为专项工作的品牌活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推进落实“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汇聚磅礴动力,提供强大支撑。

  阴和俊指出,要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等中科院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考材料,深入学习老一辈党员科学家们永远把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崇高境界。要强化科学家精神的对标践行,鼓励院属单位结合实际,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激励突击队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勇担历史重任,为国攻坚克难,始终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尖刀连和排头兵。

  授牌活动后,全体参加人员参观了力学所科学家精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