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地处湘东革命老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一辈革命家初探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地。
2021年以来,湖南省株洲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立足实际,统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烟草绿”融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大局,推动驻点帮扶脱贫村实现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标志的全面振兴,彰显烟草行业责任担当。截至目前,全市烟草系统结对乡村振兴驻点村12个,派出驻村工作队4个、驻村干部8人,累计捐赠帮扶资金165万元,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 当好乡村振兴先行者
群雁高飞头雁领。株洲醴陵玉泉村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头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玉泉村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头雁”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和乡村振兴后备力量的“带头引领”作用。
驻村后第一时间开展摸排走访
乡村驻点后,烟草局驻玉泉村第一书记付安智第一时间便开展摸排走访,每家每户的家庭构成、务工入学、就医及国家政策享受等情况记满了整整一本记录本。在全面摸清玉泉村家底后,付安智将“党建引领发展”作为工作主方向,他联合村委进一步规范支部建设,深入开展支部“五化”提质,按“六有”标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村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与驻村单位支部结对子,全方位增强支部战斗力。
玉泉村工业基础好,全村有规模以上“炻瓷”“电瓷”企业11家,其他小型企业10多家,村办企业有自来水厂,各类规模养殖户12家。于是,付安智首先建立村级人才库,一家家拜访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了解当前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并联合村支委、帮扶单位多方筹集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付队长来了后,带着大家搞学习、兴产业、育人才、美村庄,家家户户脑袋、口袋都得到了实惠。能把日子过得更好,大家愿意跟他继续这么干下去。”村民们向记者说起玉泉村的变化,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期盼。
优化资源配置 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振兴乡村最重要的是优化乡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包括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等,如何让重新配置的资源组合激发出乡村经济的更大活力,烟草局驻管塘村第一书记刘文林有自己的办法。
在管塘村指导种植
担任管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刘文林主动挑起了产业帮扶的重任,带领驻村干部及村支两委根据当地的烤烟布局、地域特色、人口数量、主要收入来源等情况,多方实地考察,积极探索以烤烟为主、多元增收为辅的乡村产业振兴布局。
在得知管塘乡阳光充足、水源好、交通方便,是个种烟的好地方,却因缺乏烤房设备、种植技术与资金,一直未能将烤烟产业发展起来时。刘文林首先走乡串户,挨家挨户地了解当地村民对发展烤烟产业的看法,并向村民详细介绍“烤烟产业+经济作物”的发展模式。
“想种烟叶,可是我没种过烟叶,也不懂技术!”村民王伯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只要您想种,我们会有专门的技术员指导您。”刘文林向村民介绍了人力、技术等多方面政策扶持,打消了村民因种植技术缺乏而不敢发展烤烟产业的顾虑,村民们纷纷提出要发展烤烟产业。
此外,在蔬菜种植项目发展上,刘文林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支部牵头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投入资金,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海潭生态蔬菜养殖场,引导村民培育优质品种,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带动全村产业多方面发展。
记者了解到,2022年烟草局预计投入160余万元,在管塘村建设烤房30座,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当地发展烤烟产业,助力乡民在家乡就业致富奔小康。
发扬文明乡风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涵育文明乡风,倡树时代新风,要正面引导和制度约束,特别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劝导红白喜事简办,千方百计为百姓减负担,让百姓实实在在的提升幸福感。百姓得实惠,才能转变传统观念,自觉践行移风易俗。
驻村工作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炎陵县,烟草局驻同睦村工作队以制度落地促文明乡村建设。按照“农议、民决、民评”要求,管好用好村级资金;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和“互联网+监督”模式,做好村务财务公开。同时,积极主动化解百姓矛盾纠纷,完善村规民约,培养文明乡风。此外,工作队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新乡贤”“文明户” “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让文明乡风吹拂同睦村。
如今的同睦村,逐步实现婚丧事宜简单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营造了乡村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让 “红白喜事”更有“温度”,让乡风民风真正“美”起来,让村民“人情”负担减下来,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记者从株洲市烟草局获悉,下一步,该局将从统筹谋划、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三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助企纾困、助农志愿和结对帮扶“组合拳”,用真招实招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王茜 李爱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