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女声"陈梓童谈现代流行音乐的"中国表达"

2017-04-19 18:01 来源:新华网

陈梓童做客新华网

  “你是我听过的女生唱《双节棍》唱得最好的!”在《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舞台上,这位惊艳了那英、周杰伦的女学员,叫做陈梓童。近日,陈梓童加盟环球音乐,并推出全新单曲《Don’t say》、《观音阁》。

  与聚光灯下像穿着红舞鞋般亢奋的“嘻哈女歌手”不同,台下的陈梓童淡定从容,语速平缓。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陈梓童表示,“很多人觉得,参加完比赛应该趁着势头多亮相多出声,但这一年多以来我一直都在沉淀。我想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新的东西。”

  谈作品:尝试不同风格 打破既定“Rapper”印象

  新华网:首先要恭喜您,最近推出了全新的个人单曲,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陈梓童:前两天刚发行的,有一首歌叫《观音阁》,是典型的中国风。前一段时间发的一个单曲叫《Don't say》。

  新华网:与以往的作品相比,这两首单曲在曲风、舞蹈编排和MV设置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希望通过这两首单曲表达什么样的音乐理念?

  陈梓童:因为我在之前的一些节目上表现出来说唱部分会多一些,这次这个元素也在里面,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嘻哈风格。这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太一样的风格,但是主题还是差不多,都是R&B。因为我本身对音乐方面会有一些自己的一些执念,就是喜欢的东西一定想要加进去。我这次风格还蛮多变的,三首歌基本上都是不同风格,但其实我觉得内核是一样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尝试新的东西,所以以后也会多尝试。

  新华网:在新尝试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或者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陈梓童:困难太多了,其实新东西,首先从认知上,大众也不会那么快接受。同时新尝试对我也是一种挑战,比如《Don't say》节奏非常难,包括押字以及唱的感觉,如果唱不好就会比较俗一些。

  新华网:据了解,《Don't Say》联手内地新锐电音制作人Q.LUV、Tune Lee共同创作,MV也邀请到曾为苏打绿、张惠妹、陈奕迅等打造影像视觉的导演陈映之亲自执导,与这些圈内资深音乐人合作有什么样的体会?

  陈梓童:这次《Don't say》和观音阁的导演都是台湾的陈映之导演合作,我是第一次和国内的导演合作,因为以前也没有很多经历。他们会有很多前期的准备,包括拿到这首歌会有很多故事情节去想象,我觉得还是蛮新鲜的,因为我的经验也不是特别多,有学到很多。

陈梓童接受新华网专访

  谈音乐:用态度发声 诠释魅力“中国风”

  新华网:嘻哈女歌手是一个很亮丽的名片,很多人对你的期待会很高,会想你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谁,你怎么看自己外界的期待和自己在未来嘻哈女歌手这条路上走远这个说法?

  陈梓童:首先大众有一个认知是误区的,认为嘻哈就是纯说唱,对我来说,嘻哈就是一种流行风格,那我也会说这个适不适合我,虽然我很喜欢。现在我做的东西,大家会说你不说唱了?但我自己其实还是做这个东西,因为嘻哈包括太多了。对我来说起步是一个好的,就看以后怎么做更多更好的作品,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我。

  新华网:《观音阁》是带有中国风的,周杰伦在这方面造诣非常深,非常受听众喜爱,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想法?

  陈梓童:我很喜欢带有中国风和中国元素的乐器也好,我小时是唱民歌的,对传统的东西挺喜爱的,包括比赛的时候,周杰伦老师一直跟我说,你可以多做一些这种中国风以及不同元素的结合,所以我一直想做一个中国风。

  新华网:作为华语音乐圈主攻嘻哈曲风的女歌手,您一直致力于在作品中将R&B与中国风相结合,您是如何理解现代流行音乐的“中国表达”?

  陈梓童:我觉得都算,中国元素也有很多,比如京剧以及各种乐器,都算吧。这首《观音阁》包括乐器、曲调、词等方面都属于中国元素。现代流行音乐的“中国表达”,我觉得还是在风格方面。其实我觉得做成功的还挺多的,就是中国风这个元素。但是很多对我来说是古风,像包括霍尊,我觉得是特别好听的中国风,但是另外一种元素的,像我做这种就是比较现代的,POP的结合,加上一些中国元素,虽然没那么纯,但是比较新的感觉。

  新华网:说唱对于中国来说,最难的就是发音,要把它说明白或者说的让大家非常悦耳,这是一个很难的工作,你自己平时怎么练的?

  陈梓童:肯定都是从模仿开始,包括唱歌也是。先练这种感觉,他们的节奏感和乐感都是非常强的,中国吃亏一点就是有四个声调,听起来很正经,你不正经别人会说你连中文都说不好的感觉。现在很多很好的国内的说唱都是一些方言,我听方言听的很多,川普、湖南话等都挺好听的,中文怎么说我觉得是一个课题。

陈梓童

  谈跨界:演电影有趣 但音乐更重要

  新华网:除了在音乐上有很好的表现之外,您也进行了各种跨界合作的尝试,不仅参演电影《少年》,今年年初还搭档景甜、张晋等加盟拍摄好莱坞科幻大片《环太平洋2》,当时是什么样的机缘接触到电影?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跨界的?

  陈梓童:太不一样了,演戏某些方面是相通的,对着摄像机去表演,唱歌更多是在录音棚声音的塑造。对我来说还是玩票性质,我个人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属于有这个机会就去尝试一下,但是挺难的。有机会想去尝试一下,因为小时候想当警察,希望在影视剧作品有一些这样的角色。

  新华网:在您的首部电影作品《少年》里,您出演音乐家李志民的助理小芬,而在《环太平洋2》里饰演一个外形与性格和本人差别巨大的角色,对于这两个角色的把握,您是怎么考量的?

  陈梓童:我觉得很难,因为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去演戏会有一些演的成分,就是不自然,有舞台感。我第一次去演的时候,杨树鹏导演说我演的怎么跟儿童剧一样呢,你不要那样去演。因为我小时候演过音乐儿童剧,会有演的成分,表演最大的忌讳就是演,要把自己真正当成这个角色。

  新华网:从2015年获得亚军走下“好声音”的舞台,到近日加盟环球音乐并推出新歌,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在音乐创作、作品制作上都有哪些收获?陈梓童:我觉得是一些经验和沉淀。大概四个月的时间,每天都睡很少,每天都沉浸在要唱什么歌,要做什么改编。周杰伦老师还是很放任的,你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最后他来检查,然后给你一些建议。这样就比较自由,也会让你自己想要的东西表现出来。当时比赛的时候,整个人状态都是很紧绷的,来不及去思考太多。我那时候就封闭了,不管外界怎么评论,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对歌手、对舞台,已经从爱好转换成职业,对自己以后的目标也有了一个认知。

  新华网:等于收获的是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在这两年的时间内你是怎么规划自己的?

  陈梓童:比完赛并没有发表新作品和新的动向,基本上是属于考虑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包括我做歌手应该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因为比赛是毕竟是一个节目,呈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你自己真的想要的,可能会是经过加工的,所以还会考虑自己接下来的路。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挺重要的,包括音乐风格、音乐类型的定位,包括这次发三首不一样的歌,也是考验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观众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