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达人王立群

2017-05-09 05: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当看到王立群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地点评古诗词时,很多观众都感到讶异:讲历史的教授怎么讲起文学了?自开讲《史记》成名以来,观众们习惯的是那个温文儒雅、严谨较真儿,在荧屏上讲述项羽、刘邦、吕后等历史人物的王立群。

  事实上,从读研究生到留校任教,王立群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者,主攻方向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易中天曾调侃文学教授讲历史为“公鸡下蛋”,但王立群说恰恰是这种身份让他成了“公鸡中的战斗机”。“历史系老师看重历史事件,而我们文学更注重分析历史人物。人活了,历史就活了”。

  说易行难,在荧屏上讲历史对当时已年逾六十的王立群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既要有学术的深度和高度,又要通俗易懂。既要照顾节目收视率,又要顾及观众的接受力。”王立群说,上《百家讲坛》难在平衡与兼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史实翔实准确,一般50分钟的课程,王立群要写1万多字的提纲,查阅几十本资料。时至今日,他的书柜里数量最多的依然是《史记》和相关资料。“这是南宋黄善夫本的《史记》,这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最新的《史记》……”王立群如数家珍。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虽是回到“老本行”,但王立群更注重诗词对人性的引领,因此他很少点评选手的表现,而是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用于阐释诗词。“我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打动我、鼓舞我、给我力量的东西展示出来,让更多人在了解的同时也接受它的感召。”王立群说。

  除了讲“文学”,《中国诗词大会》上的王立群也抖了把“包袱”。第二季第二期节目播出后,他出人意料地在表情包界火了一把。

  在节目中,他如此解读《短歌行》:按照我个人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就是苦,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宝宝心里苦”啊。一为去日苦多之苦,二为“宝贝去哪儿了”,即找不到贤才之苦。这段他临场发挥的点评随即赢得网友的一片叫好。至今,王立群还在为自己能用最时髦的语言把曹操在《短歌行》中抒发的苦闷心境表现出来而津津乐道。“我觉得诗的意思用最时髦的话来讲,更能够帮助大家在会心一笑中理解诗词的意思。”

  实际上,王立群一直力求将学术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讲课要幽默,学术不打折。”早在2011年,在讲述汉高祖刘邦的故事时,“剩男”“粉丝”“秒杀”“跳槽”“草根”……等流行词的运用,他早已得心应手。有时在优雅讲解之余也不忘调侃,如《诫子书》的作用是告诫后世子孙“不坑爹”。

  幽默的王老师还是“微博达人”。

  “老师您面如冠玉。”“应是修图了!”……

  翻开王立群的微博,这样“萌萌哒”的对话随处可见。自2009年开通微博,他已有90万粉丝。72岁的王立群经常在上面向网友请教新生事物,包容、接纳、追求进步的人生态度是他一以贯之的。

  王立群曾在《百家讲坛》讲解《大风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自己主动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做了调整。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述最富有学术含量的内容,既保持较高的文化品位,又让更多的观众、读者喜欢听,愿意看。这样的工作才更有价值。

  面对学者应当在象牙塔中安安稳稳研究学问的争议,王立群在节目中说:“研究是过程,而普及是目标。对学者来说,将知识分享给大众是与研究并重的责任。”

  与外界想象不同,王立群的日子简单到有些乏味,除掉必要的工作,他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到校注古书《文选》。

  “如今我也是去日苦多,希望能完成这件事。”王立群说。

  打打太极喝喝茶,王立群的生活平静而充实。十余年来,走过鲜花与掌声,也走过争议与批评,他始终尽量做到一个学者应当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