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呱呱,呱呱,”雨后小区的池塘内传来阵阵蛙声,一会儿长,一会儿短,仿佛在举办音乐会似的。
一千多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辛稼轩像往日一样,来到了他熟悉的乡村,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两边的田野,还不时驻足听听池塘内传来的蛙声,天外的星辰﹑山前的小雨,弥漫在凄清夜色中的那种轻柔的美,让诗人感动不已。于是,他铺纸研墨写下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代诗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辛稼轩,他的诗词刚柔相济,融豪放与婉约为一炉。而我每次读到这首词时,仿佛自己也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在弥漫着稻花香的田野中,倾听着青蛙歌唱……
此时,那“呱——呱——呱”的蛙声,唤起了我有关蛙的种种记忆:母亲的故乡鹤山古劳镇是一个河流纵横的水乡,池塘无数,溪桥相连;池塘边上有茂林修竹,浓密的榕树下鸭戏水中;8岁那年夏天,我曾在这儿小住过几周,南方的夜里酷热难耐,便坐在天井中纳凉,月朗星稀,蛙声如弦,直至天明方渐渐散去。
我的母校康乐园内有一个东湖,湖的边上有杨柳、水杉等树木,夏天湖里则布满了荷叶,下了晚自习,如若天高月明,我总喜欢去东湖走走,“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荷塘月色》中对清华园内荷塘夜景的描写。在先生的笔下,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康乐园的东湖虽然无法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相比,但也自有一番情趣,此时林中的鸟儿早已归巢,鱼儿也已潜入湖底,东湖则成为了蛙的世界,坐在石凳上,你会不断地听到“扑通”“扑通”“扑通”的声音,夜愈静,这声音就愈清晰,这是幽会后的青蛙公主与青蛙王子,返回它们的家园——湖中蛙宫吧;您瞧瞧,这对青蛙情侣的身上还沾着草地上的露水呢。
乡村、田野、池塘、小桥、蝉鸣蛙声,今天已经几乎成了让都市人梦寐以求的心灵鸡汤;杜牧有诗云:“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一个人只要俯身看池塘,就能发觉细雨的踪迹;只要观察襟袖的拂动,就能感知轻送的微风;自然界那些细微的美,只有用心去捕捉,才能够体悟。
青草池塘处处蛙,蛙声与蝉鸣、鸟叫一样,是大自然送给我们人类的好声音啊!
汪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