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史诗《黑暗传》 口传心授用嗓科学
记者周满珍
6月28日,从神农架远道而来的《黑暗传》省级传承人陈切松、王本才,为武音学子演唱了《黑暗传》的精华唱段。在当地唱《黑暗传》必配鼓乐和唢呐等,陈切松还现场传授打鼓技巧。
作为活态的汉族史诗,《黑暗传》采用多种口头语和书面文本,以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的系列神话传说为内容,在以神农架为中心的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区世代相传。最初是在丧歌唱本里发现的,目前发现的都是手抄本。其整理者胡崇俊花了29年整理,因为常年在煤油灯下看手抄本,最后眼睛瞎了,让人联想到荷马和《荷马史诗》。
陈切松说,在神农架,传唱《黑暗传》有个民俗,必须对歌。12岁时,他跟人对歌,输了,便专心研究。老一辈只能在闹丧守灵时,作为孝歌、丧鼓歌而唱,他改良到田间地头来唱,裂帛穿云,哀而不伤。还有人把它改成舞蹈,在神农架为游客演出,极受欢迎。
当天,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冯家慧也来到现场,听完后她发现行腔当中能听出不少恩施民歌声调。尤其在咬字、鼻音,行腔结尾的颤音部分,有不少特定的规矩。50多岁的歌者,唱起来非常稳定,可见,一代代歌师的口传心授,比较科学,难怪生命力那么强,能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