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大广州!
今天(12月28日),广州的十四号线一期、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3条地铁同时开通!
其中,十四号线一期、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在今日中午12:28提前开通。
惊不惊喜!
广州从此步入区区通地铁时代!
十四号线一期
今日,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一期的开通试运营,标志着从化区迎来地铁时代。14号线将首次采用“快慢车”运营模式,乘客搭乘快车最快38分钟可从东风站到达嘉禾望岗 。
超高颜值的广州地铁14号线。(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昌威)
14号线开通后,共设12个站点(14号线新和站与知识城线新和站算1个站),随着从化一举告别没有地铁的历史,广州也实现了区区通地铁的目标。
车站
首班车 班车 嘉禾望岗 6:00 22:50 东风 6:00 22:35在十四号线一期和知识城线的快车停靠站通过电子导引设备公布快车时刻表,乘客可以预先知道快车开行时间。列车PIDS、列车广播提示本次列车是否为快车,同时车载LED显示屏也会做出提示,当显示为绿色的时候则此趟为快车。
十四号线一期:
全线单程最高票价:10元
这些站点值得打卡
太和站
太和站将动态的LED显示屏融入文化墙设计中,实时展示站外的天空变化,将日出日落、四季轮回等美景,在显示屏上不断滚动变化呈现,与前面的立体山、村落形成互补,动静结合。
新和站
超美!航拍的新和站经过的快慢车。(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昌威)
从化客运站车站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昌威)
从化客运站车站采用石材以及电子屏幕等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在“山川林泉”主题下,配合整体车站小清新的装修风格,挖掘从化相关文化元素。
图为流溪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赞)
在“乡村振兴号”首发列车上,处处能见从化山川林泉,特色标志,不少人争相与车厢合影留念。
一位来自广州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经常接触旅游行业,“从化有着很丰富的资源,但过去受制于交通,很多来自市区的老街坊很难自行前往。”她说,现在“市区的老人只要搭上地铁,可以直接来玩,这对从化乡村旅游的顺畅度来说是很大提高。”
说起从化,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温泉。上图的年轻小伙和他的朋友告诉记者,正是趁今天天气好,开通了14号线,准备去从化泡温泉。
东风站
东风站现场非遗展示。(广州日报全媒体 骆昌威)
快车只停四个站
图为嘉禾望岗站。
想要搭乘14号线的市民要注意,嘉禾望岗至东风的快车仅停靠嘉禾望岗、新和、从化客运站和东风四座车站,嘉禾望岗至镇龙的快车仅停靠嘉禾望岗、新和与镇龙三座车站,乘客可留意站台提示信息以免搭错列车。
二十一号线
(镇龙西至增城广场段)
广州地铁二十一号线,全长约61.6公里,起点于天河区员村,途经增城区中新镇、朱村街、荔城街,终点为增城广场。今年开通的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约26.2公里,其中地下线长17.1km,地上线长9.1km。共包含9个车站,分别是镇龙西站、镇龙站(属14号线)、中新站、坑贝站、凤岗站、朱村站、山田站、钟岗站、增城广场站。
二十一号线增城广场~镇龙西:
单程最高票价:7元
车站
首班车 末班车增城广场
6:00 22:35 镇龙西 6:10 22:55增城广场站
车站集中展示了荔枝文化,用绿色的天花铝板和墙面玻璃创造舒适的氛围。
闸机处伫立的红色柱子成为了视觉中心,特殊设计的荔枝图案和诗句如墨般泼于柱体上,犹如在山水间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融入特色的荔枝红。
此外,增城广场站的母婴室配有净水机、婴儿尿布交换台、婴儿保护座等。还设有3个哺乳间,哺乳间内配有小桌小凳和脚踏板。
二十一号线全线各站均设有洗手间,为特殊人士专设了无障碍洗手间。真是细心贴心的服务!
山田站
高架车站山田站则采用三层双岛式站台设计,以明黄为主打配色,车站周边西南侧为增城区旅游生态公园盈园 ,是观景风光最佳的车站。
朱村站
朱村站采用四层双岛式站台设计,装潢以黄色与绿色的撞色为主,车站周围多为住宅区,当地最有名的菜式为朱村鸡饭。
吃货走起!
广佛线
(燕岗至沥滘段)
此前,广佛线开通的新城东至燕岗段,约32公里,共22个车站,单程全程54分钟,最高票价7元。今日通车的燕岗至沥滘段全长5.4公里,设石溪、南洲、沥滘3座车站。
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票价3元
全线单程(新城东~沥滘):最高票价:8元
车站
首班车 末班车 沥滘 6:00 23:00 新城东 6:00 22:30如何换乘
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设石溪、南洲、沥滘3座车站。其中,南洲、沥滘都是换乘站,分别换乘2、3号线,接驳这两条日均百万人次以上客流量的线路。目前,广佛线日均客流量约35万人次,线路全线开通后客流量预计可达到50万人次。
现在佛山人去广州会更方便
广州人去佛山也更方便了~
不说不知道
原来沥滘还是个值得打卡的地方!
趁着新线路的开通
跟洋洋一起“探秘”吧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900年老村
沥滘牌坊
广州名村沥滘有近900年历史。外貌平平的沥滘早在清代就是一个“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所在,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卫氏大宗祠仪门上的“燕子斗拱”据说是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建造的。
人文底蕴深厚的沥滘在当地人的改造下,不仅极富自然风光,人工景观亦丰富多彩,极具诗意。沥滘先辈们看好这里,兴建了广州第一座“天后宫”、大宗祠,并竖立广州市界碑于此,固一方之元气,利村民之往来。
新线开通,
一起打卡广州各站点,
留下珍贵记忆吧!
星标洋洋君
出品:广州日报大洋网
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方圆、骆昌威、苏赞、李文琤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刘桐桐
部分文、图:信息时报、增城日报、广州印象、广州地铁、广州增城发布、魅力增城、活在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