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2024-08-27 10:52 来源:西安网

  粮食安全被称之为“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唯大。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如何在高起点、高基数上再实现增产,这是各地各部门的一道思考题和必答题。各地各部门要再接再厉,增强危机意识、夯实根基、综合施策,端稳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农业强则国家强,农业兴则国家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14亿人的吃饭问题绝非小事一桩。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有念好粮农“三部曲”,我们的饭碗才会越端越牢。

  念好秋粮夏管这部“曲”,为打好粮食丰收仗奠定坚实基础。8月6日是我国24节气中的立秋。立秋过后天气渐凉,秋粮开始进入成熟期。农谚云:三分种七分管。眼下正是盛夏酷暑的季节,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夏季田间管理庄稼必须有足够的营养,庄稼肥力不足就会影响到收成。化肥、农家肥要及时跟上,防止庄稼患上“营养不良”。水是农业的命脉,是粮食丰产的关键。对于旱情严重的地区来讲,要及时调配水源,做好旱情保墒,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努力将粮食受灾减少到最低程度。

  念好防灾减灾这部“曲”,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国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确保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道社会必答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防灾减灾重点在于“防”和“减”。“防”就是防备在先,多一些前瞻意识,做到灾害预警,防患于未然;“减”就是减少灾害损失,做到灾内损失灾外补,通过采取补救措施挽回灾害损失。

  念好科技兴农这部“曲”,向种子要粮食,向高标准农田要粮食。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食,产好粮食。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潜心研究自己的金种子,通过找弱项、补短板,解决好种源的“卡脖子”问题。要努力建设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土地是粮食丰收的基础,有了好土地粮食丰收才会有希望。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设了一大批高标准农田,数量达到了10亿亩以上。我们要像爱护大熊猫一样爱护好每一寸土地,坚决杜绝良田非粮化。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广袤的田野蕴含更多的科技因子。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比如利用无人机检测旱涝情况,实时传回图像,据此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加以应对。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是民生之本,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须臾不可忽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为深入推进粮食领域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农业大省要牢记“国之大者”,唱好粮食安全“三部曲”,为丰盈大国粮仓作出新的贡献。

  李焱

作者: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