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民营企业家党代表的"红豆"人生

2012-08-22 1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今天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版的“情人节”。作为红豆集团的党委书记、总裁的周海江,对这样一个日子,有着特殊的感情,也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特别是最近十二年来,红豆集团每年都会举办一个红豆主题的活动。

  今年的主题活动是“勇敢说出你的爱”。

  红豆集团官方微博是这么说的:“七夕,一个源远流长的爱的节日;红豆,一颗寄托相思的爱的信物。今天在这个爱的季节,勇敢说出你的爱,让我们和红豆一起全城热恋 ̄”。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31314人参与了这一主题的爱情故事分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千多年来,王维的《红豆》一直是很多有情人浅吟低唱歌以咏志的“爱恋说”。而红豆对无锡当地人来说,还有一番别的解释和意义:“红”象征着吉祥、兴旺;而“豆”又是种子,是希望的化身。

  以红豆为名,又因红豆品牌而日益壮大的红豆集团因此从2001年开始举办了“七夕·红豆情人节”系列活动。

  而今天的红豆集团,也已经从最初的单一服装生产小作坊,发展成一个年产值逾350亿元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红豆集团今天的发展与成功,用“掌门人”周海江的话说,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

  2012年年5月14日,在江苏省党代会上,周海江被选举为党的十八大代表。8月15日,周海江作客中国青年网,谈创业,说党建。 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炎良摄

  金饭碗变泥饭碗 

  1983年的江苏省无锡市港下针织厂,是一家只有八台老掉牙的棉毛车和一个旧祠堂作厂房的亏损企业,几十个职工都是本地土裁缝,大部分人员因发不出工资挂职休闲在家。

  “1983年父亲接手厂子时,工厂基本上停产。厂子的信誉不好,最后多亏了五顾乡信用社,在父亲以党性作担保的情况下,才借得6500元贷款启动企业。”时至今日,周海江回忆起红豆当年“起家”不易的情况,还是十分感慨。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港下针织厂管理层首先把退休在家的原中华第一棉纺厂宋和根厂长这位“高手”请出了山。在宋厂长的穿针引线下,周海江的父亲周耀庭老先生又先后把13位退休老师傅请到了厂里。在这些老师傅的指导下,港下针织厂的产品一下子打开了销路。当年,企业的效益就有了明显好转。1986年,企业产值增到千万元,年利润几百万元。

  1987年年底的一天,正在南京河海大学当大学教师的周海江接到父亲的通知,要他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来帮他打理无锡港下镇的针织厂。

  周家共有三个子女,周海江是家中的长子。由于当时家境贫困,三个孩子之中只能供一个人上大学,周海江学习成绩最好,弟弟妹妹就主动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哥哥。1984年,周海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深圳大学经管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河海大学当教师。在深圳求学的三年,虽然周海江每年都会拿一等奖学金,但是仍然要勤工俭学。身边的一个同学因为勤工俭学表现好,被提拔为荔枝园的经理。 周海江发现原来勤工俭学的学生也可以当经理。这一件事让周海江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个人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能力,再好的工作职位都是暂时的。他毅然辞去河海大学的教职回到老家港下。

  2005年2月,周海江荣登世界著名的财经杂志《福布斯》(亚洲版和欧洲版)封面,成为有史以来内地服装界企业家登上该杂志封面的第一人。资料图

  当时,全国还没有大学生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先例,周海江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到乡镇企业创业,把“金饭碗”变成“泥饭碗”,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曾因此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

  从普通工人做到厂部秘书、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周海江在工作中逐渐展现出超凡的管理才能。

  对于企业、对于产品,周海江认为,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创立,于是他向厂部提出“创名牌”的建议。周海江认为,“红豆”要在众多的品牌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有优秀的品质,还需要创名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企业连商标都没有,更不要说创名牌了。周海江敢为人先,提出在中央电视台投放160万元做广告。这笔钱等于工厂全年的利润,可以买很多的设备,也可以造很多的厂房,而广告是可以不做的,弄不好等于打水漂,但实践证明,当年的160万元产生的效果比现在花1.6亿元营销效果还好还强,“红豆”品牌也由此较早地印入消费者的心中,产品销路迅速拓展,“红豆”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

  1982年红豆的年销售收入才20多万元,1983年是60多万元,而时隔20年的2003年,红豆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0个亿,2011年突破350个亿。

  “正是由于红豆品牌的深入人心,才有了红豆集团今天的辉煌。”周海江感慨地说。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红豆集团近几年来最让周海江引以为豪的是改革了用人制度,由原先的相马、赛马转变成用制度选人,在他看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现代企业,除了健全体制、机制,还要看企业的关键岗位是如何取得的,如果是靠制度取得的,这个企业现代化程度就高,反之则低。

  在红豆,一些重要的岗位空出来后,企业就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来产生。这使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并由此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周海江就任红豆集团总裁,也是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的结果。2004年9月,通过50名红豆集团董事的海选,周海江以49票的绝对高票当选红豆集团新一任总裁。这开了中国民营企业海选总裁的先河,标志着红豆集团向现代企业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周海江说:“一个企业要成功,一定要变‘关系导向’为‘绩效导向’,如果员工每天总是想着如何与领导搞好关系,那这个企业肯定做不长久。现在的红豆,每周都拿出岗位来竞聘,正是这样的用人机制,让红豆集团充满了活力。”

  一个多元化的反对者“造”出了一个多元化的企业集团

  周海江说,多元化有可能是个陷阱,自己是一个多元化的反对者。那么,红豆自己,又怎么会踏入到这个陷阱中去?

  1995年,红豆集团兼并了面临破产关闭的上海申达摩托车厂,正是这次收购让红豆的橡胶轮胎业务意外崛起。

  2001年1月8日,红豆股份成功上市后,周海江利用募集到的资金,决策上马了8个项目,其中的标志性项目就是号称“亚洲第一”的服装生产大楼,单层面积达1.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人工作。国际著名的沃尔玛、H&M等公司一眼看中了这里的生产规模,将此作为其全球服装采购供货单位,往往一笔订单就达数百万美元之巨。

  

周海江(前排右一)儿时的全家福。 红豆集团供图

  2002年,周海江又看中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前景,决定成立置业公司。公司一成立,周海江就定下方向和目标:直接向高端企业学习,采取“拿来主义”。心领神会的红豆置业人多次到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参观学习,还把许多专家学者请到企业来传经授道。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把脚伸进房地产领域迈步不过一年多的红豆地产,即赢得了有关部门颁发的“引导中国城市住宅风尚产业”的巨大荣誉;2004年红豆地产开发的香江楼盘又获得“中国十大风尚名盘”、“江苏省优秀住宅金奖”。

  就在红豆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如太湖之潮叠浪前行之际,深谋远虑的周海江又将抢机遇求发展的触觉伸进另一个全新领域--通过人工培育红豆杉,掌握红豆杉快繁技术,提炼紫杉醇制成针剂,助力癌症治疗。换言之,红豆集团借助提炼紫杉醇,一跃站在了全球生物制药领域的最前端。现在,红豆共培育红豆杉3000多万株,紫杉醇提炼厂已经投入生产,完全达产后,预计产销将超过50亿元。

  与此同时,红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其国际化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中国香港、美国洛杉矶、纽约和日本大阪等城市。在经历了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两个阶段后,红豆的走出去战略步入全新阶段--到国外建设国际园区。2007年,红豆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建立了占地11.13平方公里的国际经济开发区,这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中国首批8家境外经济合作区项目之一,红豆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国际样板园区……

  在周海江看来,一个企业涉足的行当越多,并不说明它发展越好,反而可能压力越大、陷阱越多,这就叫多元化陷阱。

  摩根士丹利就曾做过一次调研,把全球几大企业几十年的利润划分为三条,利润平均线处在最下方的企业都是多元化的企业,其次是专业化的企业,而利润最优的是相对多元化的企业。

  相对多元化的意思是:当一个企业的资源足够支撑其涉足其他行业时,才可以跨行业发展;如果资源只能支撑一个产业,那就不要跨行业发展;如果资源能支撑做两个或三个行业,却不涉足,那就是浪费。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周海江执掌的红豆慎重选择了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医药、房地产四大板块作为支柱产业。周海江说:“这四个领域足够我干一辈子了,红豆集团在未来不会涉足其他新的领域了。”

  橡胶轮胎是是红豆集团当前主攻的一个重点,也是下一步周海江所期望的主要盈利点。为此,红豆集团新投资18亿元,又上马建设了200万套轮胎生产线,这一项目已在2011年底生产,完全达产之后项目总共达到400万套,可以做到年销售额超百亿元。

  一个传统的服装企业“兼职”生产轮胎,不仅在常人看来很意外,周海江自己也笑言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1995年,红豆集团兼并了面临破产关闭的上海申达摩托车厂,并开始了为摩托车厂生产轮胎,因为红豆生产的轮胎因为物美价廉,很快在全国打开了市场。

  周海江也承认红豆的橡胶轮胎还无法和米其林、普利司通这样的国际巨头一论高下。不过,周海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民营企业在崛起的过程中,与世界500强的竞争不可避免,红豆选择用高度专业化来应对国际化竞争的策略。他说:“红豆有信心在细分市场成为强者,现在红豆的卡车轮胎没有库存。这说明把力量集中在一点上,我们的有可以战胜这些国际大企业的,红豆的全钢大卡车轮胎要做到全国第一,甚至全球第一。”

  1991年9月,周海江(左二)陪同当时的无锡市主要领导参观红豆电脑绣花车间。红豆集团供图

  除了橡胶轮胎,房地产在红豆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去年,原本为红豆贡献很大的房地产行业,在国家调控的大背景下,却表现欠佳。各种质疑也因之纷至沓来,周海江告诉记者:“房地产行业作为红豆控股的一部分,在整个红豆集团中并没有占据特别大的业务比重,但是事实上,红豆房地产业务的发展一直是比较平稳的。”

  至于为何在交易量和效益上,财务报表显示的结果不够尽如人意,周海江解释有两部分的原因。他说:“第一,当下大家所关注的时间点,还没有到红豆的交房时间,所以这个时间点没能全面展示出红豆房地产的交易量和销售业绩;第二,红豆房地产现在所持有的物业价值,随着市场变化已经有了2到3倍的升值,但是因为没有出售,所以它们的价值也就没有体现出来。”

  做工业出身的周海江一直追求房地产业务的平稳发展,不急于求成,也不期待追求惊人的高额利润。他追求的红豆地产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仍旧可以平稳前行。

  周海江说:“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周海江是全国唯一的民营企业的党代表。当时有个美国记者问:“为什么你们民营企业有党组织,这个党组织到底听党的还是听老板的?”

  周海江回答,经营管理当然听老板的,党委主要是确保政治方向,在政治上不存在制衡,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 

  周海江(右二)和父亲周耀庭(左一)视察工地。。周耀庭1983年前任无锡市港下镇荡上村党支部副书记,1983年出任港下针织厂厂长,当年企业扭亏,1991年在华夏第一县率先进入亿元乡镇企业行列。红豆集团供图

  这两者在红豆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周海江认为:“民营企业往往存在三个先天不足,第一我们抓不住机遇,或者乱抓机遇,或者抓错了机遇。第二抓住了机遇,没有优秀人才,缺人才。第三有了优秀人才,人心不齐。”

  党建工作可以帮助民企弥补、克服这些劣势。红豆从最初的小手工业者联合到资本化运作,从走出去战略到产业转型,每一次大发展,都是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里面找出来的。

  和许多企业一样,红豆集团多年来一直在推行西方创造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但是,他们发现现代企业制度也有局限性,它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内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但不能保证企业与国家、社会利益的一致性。美国的安然事件、日本东京电力的核泄露事故,都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产生的。如何设计一种比现代企业制度更优越的制度呢?红豆集团党委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就能实现企业内部各方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的一致性。“现代企业制度”能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内在动力;“企业党建”能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保证科学发展;“社会责任”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稳定和谐。 

  周海江的目标是将红豆打造成一家和谐企业。他认为建立一个企业,一定要建立企业的可持续和谐,这种和谐绝对不是表面的暂时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可持续的和谐。

  红豆是怎么做到的呢?红豆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有这样三句话:生活有保障,事业有希望,情绪有释放。

  1996到1997年,周海江脱产学习了15个月。其中,6个月在中央党校学政治,3个月在南京大学学习电脑,6个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学经济管理。红豆集团供图

  什么叫“生活有保障”?员工的工资待遇每年要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对外来打工的包吃包住,这样他生活有保障。

  什么是“事业有希望”?人是活在希望中的动物,如果员工感到明天不如今天,后天不如明天,他一定会选择消极的方式方法。周海江说:“比如有的企业一段时间就曾经出现过多起员工自杀的极端案例,有人说自杀的人是智商低的人,我说不是。自杀的人是智商很高的人,他的理想很高,现实很低,他觉得差距太大了,就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在红豆,外来打工的只要表现优秀,达到三星的,集团就提供机会上大学。有的打工的为了兄弟姐妹上学自己没上学,他智商也很高,他也不希望在一辈子在车间里劳动,他希望蓝领变成白领,那你达到三星就让你上大学,这样他就很高兴。”

  什么是“情绪要有释放”?周海江说:“在我们工厂车间里面有一个回音壁,你在这个墙上可以骂厂长,他(指员工)骂的有道理,我们要改进。他(指员工)骂的没道理,误会了,事情真相是怎么回事,你要回应。第三,他(指员工)发牢骚,你宽容对待,所以职工很开心。我们一进行试验,职工没有一个流失的,他在这个地方干活很开心。这就叫‘生活有保障,事业有希望,情绪有释放’,这样还不够,员工的情绪像火山一样的,如果你压压,他还在运行,最终会把你这个山炸掉的,你要疏导。我是打工妹,你让我表现很优秀,你让我上大学,我干了五年十年了,我想当厂长行不行?我们说可以。制度选人,竞争上岗--你只要把你干的业绩讲给大家听,你如果做得优秀,这个职位就是你的,如果竞争不过人家,他会再拼命干。不会因为关系导向,我生气就走掉了,不会这样。第二个层面是我想当厂长了,我有公平竞争上岗的机会。他又干了五年,他说我做厂长虽然报酬很高,但是还是不行,我想当老板行不行。我们说可以,红豆的股权是开放的,每年我们扩股的时候,对这些骨干优秀人才你可以增加股份,所以红豆现在有600多个股东。每个层面都有空间,员工他也有空间。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不是表面的暂时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可持续的和谐。如果每个企业都和谐了,国家也就和谐了,这是社会责任的部分。”

  今年,周海江又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从十七大到十八大,连续两届当选党代表,周海江在感动光荣之余,他说:“更多的是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

  作为一名来自民企的十八大代表,周海江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他希望红豆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建+社会责任”的发展模式,可以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他说:“‘富民强国’,不能离开‘壮企’,为企业创造好的环境,特别是为民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红豆,集团决策者、领导和执行层有一个共同的定位:“我是老板,更是义工;我是股东,更是党员”。周海江说:“越是困难的时候,党的作用体现得就越充分。” (中国青年网记者 赵莹)

  记者手记:

  红豆的故事,很具有传奇色彩。周海江本人的经历也很有传奇色彩,成功地书写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辉煌的传奇。

  父亲临危授命,将一个亏损的小作坊扭亏为盈,实现上亿产值。子承父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打破金饭碗,端起泥饭碗,成为走下大学讲台下海的第一人,也做了红豆集团的第一名大学生,一起打造了红豆集团辉煌的现在。反对多元化,却在四个不完全不同的领域,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个民营企业家,对党建工作情有独钟,连续两届当选党的代表;与大学时的恋人曾经2年没有联系,但感情还在,一声召唤,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红豆”恋曲。 

   周海江的人生经历,在记者看来,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折腾”,但是周海江却说自己是一个稳健人。在周海江身上可以一种企业家公民“返璞归真”气质,不锋芒毕露,确洞若观火。

  祝愿他和红豆集团的发展传奇续写精彩。

  更多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

  《青春励志故事:周海江》(http://qclz.youth.cn/zh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