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争当好青年

2022-11-11 1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始终牢记党的教诲,不负党的重托,珍惜时代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向着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蹄疾奋发。

  以党的理论为理论,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之基,做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集中反映了当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新时代青年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科学理论武装当作一种职责和终身追求,通过党课、团课、思政课、青年大学习、青年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学习“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政治信仰、政治智慧、政治品格和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真学真信中,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的根基,提升“四个自信”的底气,增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中砥砺责任担当,做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重山岳,能者为之”。新时代青年既是可爱可信的追梦者,也是可为可靠的圆梦人,是伟大理想和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随时听候党和人民的召唤,把党的初心刻在心里,把党的使命扛在肩上,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涵养“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昂扬斗志,知重负重、担责担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接最烫手的山芋、碰最硬的钉子、攻最难攻的碉堡,切实以青年人的干劲、拼劲、闯劲、韧劲演绎“青春至美是担当”的青年风采,在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干成一番新事业。

  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中坚定政治方向,做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旗帜昭示方向,方向引领未来。党旗之所指,便是青年的行动之所向。新时代青年要牢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施展才干的舞台上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始终做到一颗红心永向党。旗帜昭示使命,使命激扬斗志。党旗之所扬,便是青年的动力之所在。新时代青年要牢固树立“敢于吃苦、勤于吃苦、甘于吃苦”的理念,既要怀抱梦想、仰望星空,也要面向现实、脚踏实地,在筑梦逐梦的路上增强吃苦的意识、做好吃苦的准备、提升吃苦的本领,在敢于吃苦中锤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成事品格,培育顽强不屈的意志;在勤于吃苦中品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成功哲学,造就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甘于吃苦中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喜悦,涵育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境界。

  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中涵育过硬作风,做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团结带领群众为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是党的坚强意志。历史已经证明,团结奋斗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秘诀之一,也是“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重要答案。回望过去,百年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展望未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上,仍然需要我们接续奋斗。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秉承党矢志民族复兴的钢铁意志,用奋斗擦亮青春的底色、扮靓人生的风景。在党的优良作风熏陶中涵育真干实干苦干的过硬作风,在党的钢铁意志引领下一往无前,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干劲,以“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的拼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干好工作、干成事业、干出精彩,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拼搏斗志和奋发有为的飒爽英姿,用奋斗的音符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新的征程上,新时代青年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用青春的智慧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陈俊)

作者: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