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7月5日,宁波工程学院10名河南籍大学生组成“乡音护绿”实践队,回到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南阳市唐河县、许昌市鄢陵县的乡村,开展为期8天的返家乡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宣讲环保知识、清洁乡村环境、美化家园面貌”三大主题,用贴近乡土的方式践行绿色理念,让家乡焕发新颜。
方言宣讲入民心 环保理念接地气
“大爷大妈注意喽,剩饭剩菜是厨余,能埋进土里变肥料;农药瓶是有害物,得扔进红色回收箱……”6月30日傍晚,驻马店市平舆县东皇街道李庄村的文化广场上,实践队成员、大一学生赵航用方言播报着自编的环保顺口溜,扩音喇叭里的乡音让围坐的村民听得格外认真。
为让环保知识走进千家万户,队员们提前准备了“土办法”:将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常识编成方言快板,用红笔在硬纸板上画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简笔画,还制作了200张“环保积分卡”——村民正确分类垃圾、参与清洁活动就能攒积分,兑换肥皂、洗衣粉等日用品。
在南阳市唐河县源潭镇,队员们走进村民家中进行“一对一”宣讲。面对视力不好的老人,实践队员就念手册内容;遇到忙于农活的村民,他就蹲在田埂边趁歇晌时讲解。“这些娃子用咱能听懂的话讲大道理,现在俺家扔垃圾都分三个袋。”68岁的村民王秀兰指着墙角的分类袋说。
8天里,实践队开展集中宣讲3场,入户讲解10余次,覆盖村民50余人。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渐渐提升,村里的白色垃圾少了,主动到回收点交废电池的人多了。?
图为团队成员制作的宣传展板。王圣宇 供图
清扫村街巷陌 擦亮乡村“脸面”
“这沟里的塑料袋得捞干净,不然下雨冲进河里污染水质。”7月2日清晨,许昌市鄢陵县陈化店镇杨刘村的排水沟旁,实践队员们戴着草帽、拎着铁钩,弯腰清理沉积的垃圾。当天,鄢陵县的4名队员联合村里志愿者,对村里的主干道、沟渠、公共厕所开展大扫除。
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清扫路面,用扫帚扫净落叶纸屑,用铁锹铲除路边杂草;另一组专攻卫生死角,钻进灌木丛捡塑料瓶,蹚着浅沟捞漂浮物。正午的日头晒得地面发烫,队员们的手套磨破了洞,胳膊被蚊虫叮出红疙瘩,却没人喊累。
“以前村头厕所周边臭烘烘的,孩子们都绕着走。现在学生们帮着冲洗、撒石灰,闻不到味儿了。”村民杨建国看着焕然一新的公共厕所,特意端来绿豆汤给队员们解渴。实践期间,团队累计清理垃圾5车,疏通沟渠100余米,还在村里的垃圾桶旁画了醒目的黄色标线,提醒村民“垃圾不落地”。?
手绘墙画添彩 种下绿色希望
“这面墙画完,村里的颜值又提高一截!”7月4日,平舆县李庄村的临街墙壁前,实践队成员们正踩着梯子手绘墙画。美术爱好者李雨桐握着画笔,在墙上勾勒出蓝天白云、绿树飞鸟的图案,旁边的队员们则忙着填色,原本斑驳的墙面渐渐变得鲜亮。?
图为“绿色家乡”主题墙画。王圣宇 供图
为美化村容村貌,队员们精选了8处闲置墙面,绘制“绿色家乡”主题墙画。内容既有“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场景画,也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图,还融入了当地的油菜花田、汝河风光等元素。路过的孩子们凑过来帮忙递颜料,村民们则搬来板凳让队员们歇脚。
“以前墙上净是小广告,现在画上画,看着就舒心。”村民李桂芝每天都来看看墙画的进度。除了手绘墙画,队员们还在村委会院子里开辟了“绿色角”,种下20株月季和紫薇,用废旧轮胎做花盆,既环保又美观。(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王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