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爸妈在外面干活供娃上学,我们年纪大了,也没读过什么书,娃们的教育我们也插不了手。”“在学校还有老师看着,放假就不知道和谁去玩了,把娃看在家里,在家那就是玩手机。”心理闭锁、目标缺失、精神世界匮乏......这是来自许多乡村困境儿童家长的心声。
为进一步响应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及时掌握困境儿童心理情况,耐心细致做好专业帮扶,7月6日至12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艺心育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来到中央财经大学定点帮扶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围绕乡村青少年成长发展和困境儿童艺术治疗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帮扶工作。
图为宕昌县中小学教师与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张丽教授讨论情绪曼陀罗的心理解读。 石哲玮 供图
作为困境儿童的一线接触者,基层教师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我知道我一直有着自己难以描述的情绪,但没想到仅仅是完成一幅画作,就能让我感到和谐与放松。”作为一名兼职心理老师,宋老师在绘制情绪曼陀罗的过程中,表达出她正在面临的压力和困扰。
据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张丽教授介绍,在学校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许多教师正在承担着无人倾诉的压力和情绪。而手绘曼陀罗正是一种表达性艺术疗愈方法,在绘画过程中,作画者会无意识地投射出自己的心理状态,在专注的过程中放松大脑、梳理情绪,通过自我觉察获得疗愈的力量,有助于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激发个人潜能。
图为张丽教授为宕昌县中小学教师开展《拥抱情绪,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心理讲座。石哲玮 供图
对于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团体辅导则成为高效开展心理工作的主要举措。“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比例很高,光这所县城学校,父母至少一方在外工作的家庭数量就达到了50.3%,广义上来讲,这些缺少家庭陪伴的孩子,都可以称作困境儿童。”中央财经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宕昌县实验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贺金山说道。“在专业心理教师极其匮乏的情况下,面对这么多的服务群体,团体辅导一定是主要的开展方式。”
在“艺起绽放,自信有我”主题团体辅导中,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七百余名乡村学生投入这场展现自我的心灵聚会。在“生日线”破冰活动中,同学们利用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互相表达自己的生日序列、共同组建成一个个圆形队列;在“按摩操”暖身活动中,同学们将双手搭在前序同学的双肩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同学们互相为同伴按摩头脑、轻捏肩膀,帮助对方缓解近阶段的疲惫状态;在“马兰花开”分组活动中,同学们再次变换队形,从五十余人的班级大团体分为十人小组,热烈讨论着选取组长、组名创建与团队口号的任务;在心理剧演绎环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改编创作等形式,同学们更加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练习自身的情绪表达能力;展示环节上,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用有意思的姿势留下珍贵的时光印记。
在乡镇学校,艺术治疗团体辅导也滋养着孩子们开出了梦想的花朵。“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用彩泥、画笔创作幸福花园的活动,感觉我找到了从未想过的、未来的自己。”在宕昌县旧城中学和哈达铺中学开展的“心灵奇旅”主题艺术治疗团体辅导活动中,同学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品呈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花园,并思考了哪些过去的事情或想法像杂草一样妨碍了花园的健康成长。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验到了情绪的管理和内心的成长,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呵护自己内心的幸福花园。
图为中央财经大学-宕昌县实验中学“艺心育苗”心理健康工作室成立仪式。 石哲玮 供图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促进乡村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了推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在西部基层的接续延伸,以艺术治疗赋能乡村困境儿童心理韧性,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和宕昌县教育局的共同支持下,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研究课题的指导下,“艺心育苗”心理健康工作室揭牌成立。
未来,双方将以工作室为载体,进一步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合作,聚焦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如何建立标准化专业化服务流程和志愿团队,以及如何针对学校特点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乡村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支持网络。(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贺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