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骙:西部支教让我有了奋斗的激情

2013-08-04 13:40 来源:兵团网

  听从召唤,关注西部教育;服务边疆,播撒点滴爱心。今年,兵团首支大学生支教团--北京交通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兵团的5年支教任务顺利完成。在即将踏上返程的时刻,我们有幸采访了该支教团团长、六师大学生志愿者团支部副书记颜骙,倾听他讲述支教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记者:北京交通大学是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但是对于该校支教团的基本情况可能对于多数人还比较陌生,您能简要介绍下基本情况吗?

  颜骙:好的,北京交通大学是全国最早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重点高校之一,并光荣地承担了全国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集中培训工作。在全国研究生支教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北交大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兵团六师进行支教服务,这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首次来到兵团。北交大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恰逢支教团服务新疆五周年与西部计划实施十周年,于2012年9月组建成立,共有来自10个不同学院的13名成员。在校预培训一年后,我们参加了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出征座谈会,既而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支教团有两个分队,分别服务于兵团六师五家渠技校与新疆哈密技校。其中五家渠属支教团重点服务地区,分配有9名成员;哈密分配有4名成员。

  记者:贵团可以选择的支教对象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单单选择要来新疆?来了新疆之后您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颜骙:因为我们认为支教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其实来之前我们有过犹豫,新疆地处边陲,在传言中是较为落后、民风剽悍,但是这不足以吓倒我们,往届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们谈起新疆都是一脸怀念和激动,一方面怀着对西部奉献的赤诚之心,另一方面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对我们有着浓厚的吸引力,让我们十分渴望亲身游历一番。

  来了之后我们觉得很棒,金玉之邦、歌舞之疆、瓜果之乡的名号可不是“盖”的。新疆的美食非常好吃,基本上我们人均比来时重了5-10公斤,来支教根本不像是来吃苦的,哈哈。而且新疆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我们短短的一年根本游不完、走不遍、看不够。我们来新疆后遇到的民族朋友都很友善,也对别有用心的破坏分子深恶痛绝。新疆民风淳朴,各族人民一家亲这也是我们体会深刻的一点。我把来新疆的一些经历以文章的形式沉淀,并发表在了《未来教育家》、《遵义日报》、《准噶尔时报》、中国青年网、《知行交大—校友通讯》等媒体上,算是作为一种纪念。我一直对亲朋好友不遗余力的宣传“个性新疆”独有的美和魅力,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回新疆好好转转。

  记者:北交大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赴疆第五届)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实施情况又如何?

  颜骙: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三项。首先是扎实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支教团五家渠分队服务于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过半的支教团成员都承担过学校的教学任务。一年来,支教团成员教授基础、专业、培训各类课程15门次,总课时量超过1750课时,授课人数超过1050人。支教团还在课余开展第二课堂,帮助技校学生成长。在日常教学、全校公开课与教案评比中,支教团均获得学校领导同事的肯定,也得到所教授学生们的感谢和支持。此外针对服务学校学生特点,支教团在教学岗的成员将德育工作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实景视频、实际案例等措施激发学生兴趣,把教学与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注重引导,将教育工作带到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是建设多彩校园文化工作。支教团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阳光体育趣味运动会、校园影院、走访老军垦、书香校园读书行动、新年文艺晚会等活动都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趣味运动会之际,支教团向学校捐助了一笔价值30000元的耐克体育文化衫,旨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另外支教团有特长的成员还指导技校街舞社、广播室,成立了戏剧社,培养学校自己的学生文艺骨干。这些举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盛宴、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支教团成员还在六师首届五四表彰晚会(暨五家渠青少年文化艺术节技校专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体上阵参与晚会主持、执导、演员、场务、灯光、音响等各方面工作,助力晚会圆满成功,赢得在场观众的高度评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也对凝聚校园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是积极参与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教团历来都是师市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表率,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始终坚持弘扬志愿者精神,在服务地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参与了六师师市团委组织的三秋拾花、关爱农民工子女、纪念学习雷锋精神五十周年、世界地球日环保行动等志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与六师其他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通力合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我们还自主开展了“中国梦?我的梦”巡回宣讲活动与一〇三团系列扶贫活动,取到良好效果,并被兵团日报、新华网、中青网、兵团网、兵团政务网、准噶尔时报、五家渠电视台、五家渠政务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传播了信念、希望与爱的正能量。

  记者:支教团成员在支教过程中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值得和大家分享下呢?

  颜骙:支教团成员在支教过程中主要从事技校具体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少数支教团成员临时借调或者在授课之余协助技校校办、团委、培训中心等科室的工作。

  技校的孩子们很多都是由于学习不好,或者家庭困难无力负担而入学技校的。前者通常比较调皮,有的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天天逃课去网吧,不上课也不学习,更有甚者是家里无力管教所以送到技校希望学校代为约束,来避免孩子闯祸惹事;而后者往往心理比较敏感自强,容易因为一些无心之语作出较为过激的反应,在学习风气不太好的大环境下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我们经常与学生们交流,将心比心,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有很多事情带给我们满满的感动:建筑班一名学生酷爱网游翘课去网吧,支教团老师打趣道“不来上课不想老师么?”学生说回家取函授大专报名费,支教团老师叮嘱他“路上小心,速去速回”,那学生回复“老师,你和其他老师不一样,谢谢你的关心。”从此之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缺勤过;冬至的晚上,整个班的学生和给他们授课的支教团老师一起煮饺子,当给老师盛了一碗热腾腾冒着气儿的饺子后,学生对我们说“老师不要想家,有我们在你们身边呢”,顿时心里觉得暖洋洋的;还有我们支教团老师给学生加餐开办“第二课堂”帮助学生们备战资格证考试、初次下厨给参加国家大赛练习的学生们做炸酱面、带领学生会的孩子们举办技校头一遭学生自己组织的新年文艺晚会等等,都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

  记者:在支教过程中,你们开展了哪些爱心志愿活动?

  颜骙:我们除了积极参与师市团委组织的志愿活动外,举办的爱心志愿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我们支教团成立了“中国梦?我的梦”大学生感恩励志教育宣讲团,深入市内与团场各初高中宣讲。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勤奋学习,磨练意志,但后来这个宣讲活动成为了一个点燃孩子们心灯的火把。对于团场的很多孩子而言,生活仿佛已经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路,就是在田土里重复着父辈的故事,我们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水池中丢进了石头,荡起圈圈涟漪。孩子们总喜欢好奇地问我问这问那,城市的繁华、大学的多彩都能激起孩子们眸子里的光芒,我常告诉孩子们:“学习是现阶段最公平的走向外面世界的捷径,每个人小小的梦想最终汇成大大的中国梦,既然有向往,就该去追逐,有梦才能圆梦。”我们的活动共有超过2000名学生与我们交流互动,我们不知道能够为多少孩子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但哪怕只要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生命轨迹,让他变得积极上进,我就觉得有意义。一年太短,能够传授的知识有限,可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种后,孩子们就能跟随梦想之光奔向未来。支教老师们,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织梦人。

  第二个是以支教团“关爱农民工子女——与困难孩子结帮扶对子”的品牌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针对一〇三团留守儿童等困难孩子的系列帮扶活动,这已经是支教团第四年与一〇三团学校困难孩子结对子。我们支教团成员与小朋友们通过“双向选择”签订连心卡,与团学校小学四名小朋友结成帮扶对子,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他们关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去年12月,我们带领孩子们到五家渠参加了师团委组织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感受城市”专项活动;今年5月底,支教团以“关爱农民工子女—阳光六一”为主题,带领结对子的几名小朋友在五家渠游青湖、看电影、吃大餐,度过了愉快的六一。从去年9月结成帮扶对子以来,我们的关爱行动累计达30余次,既有到孩子们的家中进行家访和辅导功课,也有到学校参观孩子们学习环境,跟小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走之际,孩子们给我们签了同学录、写了明信片,还给我们画了画,让我们更加依依不舍,今后我们会和这些孩子继续保持联系,让爱心持续下去。

  除了结对子的四名小朋友外,我们觉得团场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给予一定支持。通过举办“助力未来?放飞梦想”捐赠活动,我们为团学校的孩子们募集到价值13000余元的耐克运动物资并捐赠;另外在了解到团子校图书匮乏的情况后,支教团帮助团子校建立“思源”爱心图书室。通过联络社会爱心人士与交大校友、联合公益团队举办专场义卖、申请腾讯“腾爱”自助认捐平台资格等多种方式为学校筹款与购置图书,目前已初见成效。共为图书室筹集购买到适合小学生的新书1000余本,而团学校也以此为契机申请对图书室进行墙面改造与书架更换。我们还将继续跟进这一项目,这个项目并不随着支教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对兵团、对六师、对一〇三团的爱心将一届一届传递下去。

  记者:来新疆的五年也经历了许多紧急事件,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坚守岗位的?

  颜骙:来新疆的五年里,支教团遭遇过H1N1禽流感、七?五暴力事件、昌吉地震等紧急事件,但所有支教团成员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毫不松懈和动摇。七?五事件后,给支教团成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想到做出支教决定时的初衷,想到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大家便更加坚定青年人要敢于担当,要勇于在艰苦和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信念;禽流感来袭时,学校是甲流的重灾区,虽然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但团员之间相互关心和支持,努力克服禽流感对工作造成的影响;昌吉发生地震时,学校正在上课,支教团成员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安危,第一时间组织学生疏散到空旷的操场。应该说是对支教这一崇高事业的使命感、以及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荣誉感和学生们淳朴真诚的感情让我们克服困难,坚守岗位。

  记者:您觉得这几年的支教生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颜骙:最大的收获其实就是这段身在新疆的经历本身吧,这期间我们游览了个性鲜明、美丽迷人的风景,结识了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伙伴,收获了真挚纯粹、永生难忘的感情。我在日记里曾写到过:“时光如河水平静舒缓地流走,我们北交大支教团来到新疆支教不知不觉已经一年,临近离开时才发觉自己早已习惯五家渠的点点滴滴,尤其舍不得头顶那方湛蓝的天空。在这个闲适安宁的小城,在这所远离市嚣的学校,安放了我们充满梦想和热情的一年青春。一路走来,成长许多,收获许多。这一年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我们是播撒知识的传道者,是点燃心灯的织梦人,是创新工作的领跑员。我们学会与人相处、见识基层实情,兵团的热土留下我们的汗水与泪水,承载我们的梦想与荣光。一段援疆路,一生支教情;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每个充满阳光的日子,我都不忘初衷,为梦想努力奋斗。”这段平凡而精彩的支教岁月,我定会终生难忘。

  记者:通过支教,您对兵团有怎么样的认识和情感?

  颜骙:兵团在我心目中是神圣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让我热血沸腾,“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的切实评价让人肃然起敬。五家渠、石河子都是兵团耀眼的明珠,数以百万计、一代又一代兵团人,依靠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在沙漠戈壁上造就了一座座石河子、五家渠这样的新城。这正是“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的壮举!

  支教的这一年里,我时常有机会到一〇三团、一〇二团、一〇五团、土墩子农场、奇台农场等基层单位探访,对兵团了解深一分,我对兵团先辈们的敬佩就多一分。来到兵团的种种见闻与经历把我熏陶得跟铁骨铮铮的兵团儿女一样,我无比感激来到西部的一年。我是遵义人,是西部的孩子,奉献西部,让西部明天更美好是我毕生的愿望。交大的校训是“知行”,知而后行,知行合一,在支教中体验艰苦奋斗的历史,这是磨练我的品格。当在军垦博物馆看到周总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教诲,我就更加有奋斗的热情,更想把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