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作弊被开除起诉学校,大学四年真是白读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显示图片

11月18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看看新闻”报道了一起让人颇感荒唐的“奇案”。上海某所高校的大四学生小王,竟然因为自己多次作弊被抓包后遭到校方开除,而用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了法庭,要求法庭判决开除无效。今年9月,经过上海市铁路运输法院的审理,这起案件以小王的败诉而告终。法院认定了小王作弊的事实,同时也认定了学校在作出开除学籍决定的过程中程序合法。

仔细阅读新闻细节,不难发现,小王的作弊行为“实锤”太多。2018年11月,小王在连续三场期末考试中,拿到试卷后对试卷进行拍照,他的这些小动作全都被考场里的监控设备记录了下来,他也在考试后收到了校方出具的作弊认定通知书。然而,面对自己的作弊行为被发现的事实,小王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想方设法给自己开脱,竟然在庭审上提出了“自己没有被当场抓住,所以处罚不合理”这种让人跌破眼镜的意见。这样的辩词不仅无法说服主审法官,在旁观者眼里,也只能证明其羞耻心的缺失,而完全无助于为其获取同情与理解。

在新闻中,让小王不服处分的关键原因十分引人注目——在他看来,倘若因为作弊被抓便被开除,大学四年岂不是白读了?然而,他提出的这一质疑,正是他心中疑问的答案。这起事件的本质,其实并不是小王的作弊行为,让他落得了“大学四年白读”的下场——恰恰相反,事实上,正是因为他“白读了四年大学”,才会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在多场考试中做出如此明显的作弊行为,并在事后毫无反省,百般抵赖。

大学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磨炼学术能力的地方,也是年轻人在走入社会之前养成独立人格、领会处事道理的地方。大学要教给学生的,不仅包括了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了正直、诚信、知错能改这些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小王的行为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没能学到牢靠的知识,以至于不惜以作弊应付考试,也看到了他令人着急的道德水准和问题多多的个体人格。有人比喻说,大学就像是为社会培养高等人才的工厂,因此必须要设立一定的“出厂标准”,像小王这样的学生,显然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因此注定不能“合格出厂”。

对小王个人而言,学校做出开除处分,是对其人生的一次警示与鞭策,尽管他失去了一次获得大学文凭的机会,但他依然可以痛定思痛,再度攻读学位,让自己的人生重新开始。对社会而言,这起事件则是一个出色的范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大学教育的原则与标准。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主张:我国的大学教育应当从“严进宽出”向“宽进严出”靠拢,唯有在社会上破除大学是个“保险箱”的观念,才能让大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与道德表现。倘若学校对于作弊宽容以待,只会助长不良风气的蔓延,拉低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准。无限的纵容并非是对大学生的真正关爱,唯有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为作弊这样的不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学生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从而成长成更加优秀的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